蘇教版二年級上數學教學計劃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我們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大學都需要學習。作為數學老師,在平時數學教學時不能只單純地傳播數學知識,而應該更加重視數學的內在功能,重視數學文化素質的培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指導思想

  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二、情況分析

  二年級的小朋友經過了一年的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習習慣等相對來說已有了較大的轉變;完成作業情況也較好,大部分同學作業清楚,態度端正,對數學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不過還有一小部分同學由於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種種原因,尚不能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學起數學來感覺還是有點累。

  三、總體目標: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具體目標

  一、數與代數

  1、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學會用除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係。

  4、通過“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進率;能夠準確地讀出鐘面上的時間,並能說出經過的時間。

  二、空間與圖形

  1、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通過觀察活動,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2、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從而發展空間觀念。

  三、統計與概率

  進一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能根據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四、實踐活動

  在從事“節日廣場”“趣味運動會”以及“小調查”等活動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之間的聯絡;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具體措施

  1、繼續加強學習常規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認真審題和計算、重視驗算、規範書寫格式等的教育。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學習數學。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如:組織學生進行“數一數”的活動,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含義;開展“分一分”的活動,在大量平均分的過程中,體驗除法的含義,等等。

  3、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與同伴進行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數學活動的紀律。

  4、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冊教材提供了很多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教材中還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哪些問題可以用除法解決,並與同伴說一說”,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5、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和相關思想的滲透。

  6、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中,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根據本班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確定合理的教學起點和重點,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適當的教學素材創設教學情境,同時,適時地記錄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7、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培養。採取生生互幫與教師輔導相結合、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科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層面的對學困生進行輔導。

  

  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

  情況分析:二年級學生有45名,他們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由於這是我剛剛接手的班級,對於學生在各方面不是很瞭解,但是我覺得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贏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於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覺得紮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基本上具備一定的數學意識、數學理解能力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多數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比較熟練,個別在計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由於新教材“解決問題”等教材編排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對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上存在欠缺。但在解決簡單問題上,學生初步形成數學意識,能發現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並進行分析和解決,具有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的學習習慣初步形成。因此,本學期重點要抓學習習慣的鞏固,繼續培養學生“傾聽”、“合作”、“交流”等能力和習慣,養成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其次,要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建立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一共安排了9個單元。

  “數與代數”領域一共安排了4個單元,包括“有餘數的除法”“認識萬以內的數”“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和“時、分、秒”。

  “空間與圖形”領域一共安排了3個單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認識方向”和“角的初步認識”。

  “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即第九單元“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一”。

  另外,教材還安排了“期末複習”單元。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動,包括“測定方向”和“瞭解你的好朋友”。

  二內容變動情況 雖然在表內乘、除法階段安排乘、除法豎式的教學,可以豐富乘、除法計算的練習形式,也為以後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和有餘數的除法打下基礎。但由於上冊乘除法都是用口訣計算,引入乘、除法豎式,既沒有必要性,也沒有迫切性,況且除法豎式的結構又比較特殊,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所以,把除法豎式安排到二年級下冊“有餘數除法”單元,把乘法豎式安排到三年級上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單元。

  把“時、分、秒”單元后移到本冊。由於時間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且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積累也不夠厚實,在二年級上冊教學時間單位,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把這部分內容適當後移,更利於學生建立正確而清晰的時間觀念。

  把原二年級上冊“方向與位置”與二年級下冊“認識方向”合併為一個單元,安排在第三單元,刪去用“第幾排第幾個”描述位置的內容。一方面,由於標準降低了第一學段認識方向的教學要求,只要求學生根據“給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能辨認其餘三個方向,知道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把這部分內容合併為一個單元,能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東、南、西、北、

  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八個方向。另一方面,實驗教材安排用“第幾排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位置的內容,主要是為第二學段學習數對做準備,但由於時間跨度過大,到第二學段,學生積累起來的生活經驗完全可以勝任新知的學習。所以,在第一學段不再安排用“第幾排第幾個”描述位置的教學內容。

  教材引進算盤表示數,一方面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件教具、學具,多了一種直觀表示數的方法。讓學生認識算盤,可以體會歷史文明;讓學生在算盤上表示數,可以增強學習興趣、強化數的概念。按照數學課程標準中使學生“知道用算盤可以表示多位數”的要求,第四單元編排例題幫助學生認識算盤,並在算盤上表示萬以內的數,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數學教學有機融合,既弘揚了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又解決了認數教學缺少計數器的困難。算盤的1個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數,比計數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好處。

  標準在第一學段刪去了“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要求,且統計教學更強調讓學生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培養資料分析觀念。為此,本套教材對“統計與概率”部分的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規劃和整體設計,第一學段的統計教學內容主要安排在二年級下冊和三年級下冊,同時第一學段不再安排可能性的教學內容.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方面。

  ① 使學生聯絡對數的已有認識,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萬以內數的

  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與位置;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理解各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知道可以用算盤表示萬以內的數;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並能進行估計;聯絡已有的對四則運算的認識和相關的計算經驗,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以及三位數的加減筆算方法,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加減估算;聯絡對乘、除法的認識和計算表內乘、除法的經驗,探索並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掌握能正確計算簡單的有餘數除法。能認識鐘錶,認識時分秒,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能運用學過的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② 通過情境認識角,瞭解直角、銳角、鈍角;在實踐活動中體會並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斷則長度單位;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給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他三個方向,會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進一步積累平面圖形的學習經驗。

  ③ 使學生經歷從簡單實際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資料的過程,初步學會用不同標準分類整理相關的資料,進一步感受標準對於分類的意義,體會資料的價值。

  2、數學思考方面。

  ① 使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數的意義、數的表示方法以及數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

  進一步發展數感。

  ② 使學生在學習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以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等計算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四則運算意義的理解,不斷提高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③ 在應用加減運算,有餘數的除法,時分秒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數量關係、選擇解題思路的經驗,進一步增強有根據、有條理進行思考的意識,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④ 使學生在認識分米和毫米,認識方向,認識角和直角,以及相關的測量、操作、交流等活動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實際長度的表象,進一步體會現實空間的位置關係,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與相應物體的聯絡,不斷增強直觀思考能力,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⑤ 使學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過程中,能對調查過程中獲得的資料進行分類,體驗資料中蘊含的資訊。

  3、解決問題方面。

  ① 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聯絡學過的數的認識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和方法,從生活中提出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② 使學生在用學習的四則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學會藉助擺學具或畫圖等方式理解題中的數量關係;在測量物體或線段長度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計量單位和測量方法;在描述物體方位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畫圖和口頭描述相結合的方法解決問題;在分類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收集與整理資料的一般方法。

  ③ 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學會與同學合作,能有條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與做法,不斷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

  ④ 使學生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學會在表達前整理、在傾聽後思考,逐步增強評價與反思意識。

  4、情感與態度方面。

  ① 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初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② 使學生在探索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計算和驗算方法等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 ③ 使學生在進行四則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形成認真、細心的學習態度,培養髮現錯誤及時訂正的良好習慣。

  ④ 在經歷將顯示問題數學化,以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五、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