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到底應該怎麼學地理才好
地理課是中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是高中文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中地理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
一、抓 “ 概念 ” 重 “ 消化 ” 。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 ; 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 ; 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 “ 原理 ” 重 “ 理解 ” 。
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 “ 地理原理 ” 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佈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係;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係;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迴圈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佈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 “ 綜合 ” 重 “ 聯絡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絡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係。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你要多注意老師或網校中的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絡。
四、抓 ” 共性 “ 重 ” 個性 “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但實際分佈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抓 ” 歸納 “ 求 ” 規律 “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佈和成因,可歸納出:*** 1 ***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 2 ***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 3 ***在中、低緯度海區,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地理學習方法方法和技巧
一、培養空間概念,學會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範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資訊。 例一:在”經緯網圖“上我們觀察到的知識就有: ①我們在這幅圖上可以看到有許多線,其中連線南北兩極的線是經線,與經線垂直相交的線是緯線。 ②經線與緯線的特點:所有的緯線都是圓並相互平行;緯線圈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長度都相等且相交於極點。 ③指示的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④經緯度的變化規律是:0º經線以東為東經度,0º經線以西為西經度;自西向東,東經的度數逐漸增大,西經的度數逐漸減小。緯度以赤道為界,以北是北緯,以南是南緯;自北向南,北緯的度數由大到小,南緯的度數由小到大。 ⑤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位置。 例二:我們在《森林資源》一課中曾經學過的原理圖,其圖名叫做”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我們以這幅圖作為例子,討論閱讀原理圖的幾個主要步驟。第一步,獲取資訊,是獲取原理圖中所顯示的各種資訊。在”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有山坡、兩道林帶、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細、不同顏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頭,還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徑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圖,是要分析我們在圖中獲取的各種資訊和內容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山坡從上到下,表示地表徑流的箭頭由粗到細,顏色也由深變淺,最後變成”微量清水入河“。這些說明了大氣降水在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過程中,受到了林木枝葉、枯枝落葉層的阻滯,促使大量雨水下滲,導致地表徑流流量不斷減小,含沙量逐漸減少。護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第三步,說明原理,明確原理圖所說明的原理。這幅”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說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學會讀書,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們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學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呢?我們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讀出書中有什麼 閱讀教材,首先要讀懂,明白書中講了些什麼。比如,教材在介紹某個地理區域時,一般從構成這一區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別進行論述。這個區域在哪兒?這裡的自然概況怎樣?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存在什麼問題?等等 2.讀出知識網路 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地理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我們應該將理清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路。例:通過世界地理的學習我們知道,南極大陸一塊特殊的大陸,這裡的地理環境特徵與眾不同,烈風、暴雪、嚴寒是南極大陸最顯著的氣候特徵,這裡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冰川,動植物種類稀少,有極晝極夜現象,還有美麗的極光……等等。而形成這些地域特徵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由於南極大陸絕大部分位於南極圈以以南的高緯度地區,其他諸多的地理特徵都與這一要素緊密相聯。緯度高 風庫 冰雪高原 極晝極夜現象 低 溫 多大陸冰川 動植物稀少 寒極。 3.學會梳理知識 ①教材對於同類知識的論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規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具有範圍廣、資訊多等特點,但是它對同一型別知識進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規律性。氣候特徵 氣溫 降水 年溫差 年平均氣溫 降水時空分佈 氣溫的分佈 年降水量溫 例如描述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徵,往往要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加以說明。而氣溫又包括著年平均氣溫、年溫差和氣溫的分佈等內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時空分佈所組成。除了這一點外,我們還可以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②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或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對比差異性,找到相似性。如我們在學習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國、我國的南方和北方、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時,就可採用這種方法。例: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無論是在自然條件、經濟發展還是在生活習慣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如果我們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歸納和概括,那麼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諸多的差異便一目瞭然。糧食 作物油料 作物糖料 作物主要 水果主要 能源主要金屬礦產人們 主食傳統 交通 工具運動 專案 北方地區小麥花生甜菜蘋果 梨煤、石油鐵面食馬車滑冰 滑雪 南方地區水稻油菜甘蔗柑橘香蕉水力有色金屬大米船游泳 賽龍舟
我們不僅要明確兩個地區或兩個國家之間的差異,而且也要思考這些差異是怎樣形成的。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這些差異主要是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導致了自然環境的差異。我們不僅通過對比梳理找到差異性,我們還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兩個國家,雖然位於不同的大洲,但它們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對比歸納的方法,我們就能夠將兩個國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徵知識點梳理得一清二楚。印度和巴西都是位於熱帶的臨海國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優質的鐵礦資源豐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國和出口國;近年來電子工業和資訊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是發展中國家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
三、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是初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目標,對中學生學好地理非常重要。 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絡、互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都不是由單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這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兩個要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們應當學會找出這一關鍵性的因素,並以此為線索,將其他的各要素聯絡起來,從而正確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絡。初中地理主要側重於區域地理的學習。一般來說,影響某區域的地理特徵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區位因素***,這一點從教材內容先後順序中就已經明顯地表現了出來。同時,在對每個區域的論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該地的地理位置,位於哪個半球?什麼緯度?海陸位置如何?有哪些鄰國?等等。所以思考問題時應抓住該地的地理位置,以此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徵。關於地理位置影響自然環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區是我國西北地區。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較,西北地區具有許多獨特的地理特徵。如沙漠廣泛分佈,人煙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河流湖泊多為內流河和內陸湖,動植物具有明顯的耐旱特徵,農業生產以畜牧業為主,灌溉農業發達……等,這些現象產生的直接原因是這裡的大陸性氣候顯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氣候乾旱的根本原因又是這裡”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當然,”地形閉塞“也對西北地區乾旱的氣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中地理學習誤區
一、重練習,輕課本
不論是新課學習,還是舊知識的回顧,總是片面的追求習題的訓練,翻閱大量的資料、習題,把課本拋在一邊,搞題海戰,搞重複戰,捨本求末,效果是有的,但收效甚微。
不妨仔細的分析一下,所有的習題答案,其思路都源於課本,甚至是課本上原封不動的句子。古語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事實上,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書讀不需百遍,如果能全面徹底的讀上十遍八遍,再難的東西也被咀嚼消化透了,你的能力也就隨之提高了。
例如,學生反映較難的地球運動一節,如何解決光照題、太陽高度角、時區區時的計算,確是高考中的難點、重點,但分析問題的依據仍是以課本中的那三節內容為根本,你能從課本中理解了太陽迴歸運動、黃赤交角的真正含義、晝夜半球圖的觀察角度、太陽高度與直射點、節氣的關係,分析有據,做起來其實挺簡單。
二、重形式,輕效果
很多學生的學習流於形式,買的資料不少,看的、做的倒不多;做的題很多,細追究、重思考的不多;失敗的次數不止一次,認真總結的卻從來沒有。學習上有一種應付了事、熬時間的心態,以量、以過程來安慰自己。主要表現在,看書學習時,心浮氣燥,蜻蜓點水,一目十行,一段時間下來,事情做了不少,時間也花了很多,效果卻微乎其微。
這種浮光掠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帶來的結果就是一看就會,話到嘴邊就是說不出來、想不出來,一插筆就錯。
三、只推車,不看路
這是大部分學生存在的錯誤行為意識,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及時糾錯,不積累教訓,不儲備經驗,只要車子不倒,低頭儘管推。
2.熟視無睹
做過的,看過的,印象膚淺,似曾相識,卻怎麼了也道不出個所以然來。
3.無階段性總結,不願坐下來回頭看看。
從不問自己的路走的對不對,哪裡爬起來,哪裡再倒下去,當一天和尚,只知道撞鐘唸經,甚至連鍾也不想撞,無計劃性。
四、走極端,缺乏針對性
學習的內容有難易之分,但偏激的方法,仍是大部分學生學不好地理的主要原因。
1.重圖輕文。
地圖是地理學習中儲存和傳遞資訊的一種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形式,型別多種多樣,可以從多種角度表達地理內容。如果一味的偏重記憶圖表,輕視需要反映在圖上的相關內容,結果只是瞭解圖上的顯性的、區域性的資訊,卻分析不出圖背後隱性的東西來,答案也就無法圓滿的解答出來。如區域圖的識記,如果只記得甚至是也能準確的判斷出所給的區域位置,卻說不出這個區域里人文的、自然的地理特徵,既使寫出答案來,也是表面的、膚淺的。
2.重文輕圖
把書看熟,把知識記憶下來,卻落實不到圖上,滿腹文章,卻不知該說哪一句,離開了地圖,地理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盲人摸象。
這兩種原因導致圖文不能連結成塊,缺乏知識的整合能力。
五、懶總結,散沙一盤
缺少自我總結,複習時滿眼是菜,不知該如何下手。做題隨意性大,為做題而做題,缺乏規範性、嚴密性,失分多,成績上不來,學習信心不足。
另一種較典型的是避重就輕,動筆少、動腦少的題,簡單寫一寫,遇到重分析、要表述的題目時,避而遠之,待老師講評時,吃死食,增加記憶負擔。
學習習慣差,考慮問題不周全,丟三拉四,不成文,不成句,草率答題。
1.如何學習高中地理
2.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3.怎樣快速記憶高中地理的方法
4.地理學習方法大全
5.區域地理如何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