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絲綢起源哪裡
杭州絲綢簡介
杭州絲綢,歷史悠久,質地輕軟,色彩綺麗,品種繁多,有綢、緞、綾、絹等十幾類品種,最著名的品牌有長城、喜得寶、萬事利、凱地、大絲煌等。如今杭州常年生產綢、緞、棉、紡、縐、綾、羅等十四個大類,二百多個品種,二千餘個花色,圖景新穎,富麗華貴,花卉層次分明,人物栩栩如生,許多產品榮獲國家部優或省級優質產品獎,遠銷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杭州絲綢首推都錦生,都錦生絲綢廠創立於1922年,曾是中國最大的絲綢工藝品生產的出口企業,主要生產風景畫、臺毯、靠墊、窗簾及織錦衣料,產品富麗堂皇,雍容華貴,被國際友人譽為“東方藝術之花”。
杭州絲綢的品種概況
絲綢織成了杭州乃至浙省的一部分歷史。春秋時代,越王勾踐以"獎勵農桑"為富國之策;五代吳國時期,"閉關而修蠶織";明代,杭嘉湖地更有了"絲綢之府"的美譽;清代的杭州"機杼之聲,比戶相聞"(厲鶚《東城雜記》)。杭州絲綢質地輕軟,色彩綺麗,早在漢代,已通過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遠銷國外。現代已發展到綢、緞、綾、羅、錦、紡、絨、絹等十幾類品種。
杭州絲綢來源
絲綢,是由蠶的蠶繭抽絲後編制取得的天然蛋白質纖維,再經過精心編制而成的紡織品.蠶的發生期一般從桑樹發芽時開始,蠶子發生時稱為催青期、要在空氣流通,溫、溼度適當的室內保護12-13天。使蠶子孵化、孵化出來的蟻蠶只有3mm長,0.5mg重,經過桑葉飼養25-28天,蠶成熟前長7.5-9cm。重約4-5g,在整個育蠶期中,對於溼度通氣、飼葉、清除蠶所排洩的蠶沙和碎葉,到蠶熟後上簇作繭,是一系列較細緻的工序。
蠶熟上簇作繭之後,下一步就是繞絲。為避免蠶繭在貯存期間活蛹化蛾,簡單的烘繭殺蛹裝置會利用熱能殺死鮮繭繭腔中的活蛹,併除去適量水分。繅絲的方法很多,按繅絲蠶繭沉浮的不同,可分為浮繅、半浮繅、沉繅三種,蠶繭的浮沉主要取決於煮繭後繭腔內吸水量的多少。將煮熟繭繅成生絲,要經過索緒、理緒、集緒、捻鞘、絡交、卷取、乾燥等工序。蠶繭經由繅絲機繅製成生絲後,便進入了絲織階段。
一條蠶短短的一生吐出的絲卻有1000米長,做一條領帶需要111個蠶繭,而做一件女士上衣則需要630個蠶繭。
絲是桑蠶在桑樹上所吐出的纖維。蠶絲是一種生態學非汙染的天然纖維。具有其它纖維及加工品無可替代的獨特效能和無可比擬的旺盛生命力。經過染織而成的各種色彩絢麗的絲綢面料,更易縫製加工成各種高階成衣和室內裝飾品、旅遊紀念品及眾多工藝美術品,難怪國外消費者將絲綢譽為“美的源泉”。
另外,用真絲綢為衣料做成的絲綢服裝,對人體有保健作用。自古以來,真絲就有"絲綢皇后"的美譽。到了現代,人們又賦予了它"健康纖維"、"保健纖維"的美稱。因此,真絲纖維的保健功能是任何纖維都無法相比的、無法替代的。真絲纖維中含有人體所必須的18種氨基酸,與人體面板所含的氨基酸相差無幾。故又有人類的"第二面板"的美稱。穿真絲衣服,不但能防止紫外線的輻射、防禦有害氣體侵入、抵抗有害細菌,而且還能增強體表面板細胞的活力,促進面板細胞的新陳代謝,同時對某些面板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另外,由於特殊的吸溼性和透氣性,還有調節體溫、調節水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