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跋扈意思

注音 ㄈㄟ ㄧㄤˊ ㄅㄚˊ ㄏㄨˋ

拼音 fēi yáng bá hù

釋義 飛揚:放縱;跋扈:蠻橫;霸道。原指驕橫放肆;不受約束。現形容氣焰囂張;目中無人。

成語出處 《北史 齊紀上 高祖神武帝》:“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

簡體字 飞扬跋扈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跋,不能寫作“拔”。

相似詞 盛氣凌人

相反詞 平易近人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期,北魏定州刺史投靠高歡,高歡死後,他又率兵歸降南朝梁武帝蕭衍。不久發動了叛亂,攻陷樑都建康,改國號漢。他每次出兵作戰均要屠城,下令不許兩人以上交談,搞得民怨沸騰。湘東王蕭鐸出兵擊敗侯景,殺了這個飛揚跋扈的人

英語翻譯 become powerful and intransigent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ㄈㄟ ㄧㄤˊ ㄅㄚˊ ㄏㄨˋ

拼音 fēi yáng bá hù

成語解釋 跋扈,形容人傲慢蠻橫。「飛揚跋扈」則形容態度蠻橫放縱,不受約束。#語出《北齊書.卷二.神武帝紀下》。△「飛揚跋扈」

【語義說明】形容態度蠻橫放縱,不受約束。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傲慢狂妄」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他那種傲氣十足、飛揚跋扈的態度,令人厭惡。
<02>他雖然有才華,但我就是看不慣那種飛揚跋扈的樣子。
<03>年紀輕輕就如此飛揚跋扈,等他長大豈不是要橫上天了!
<04>他就是平日飛揚跋扈,目中無人慣了,今日才會落此下場。
<05>新經理一上任就顯得傲慢自大、飛揚跋扈,沒有一件事令他滿意。

成語典故 #《北齊書.卷二.神武帝紀下》侯景素輕世子,嘗謂司馬子如曰:「王在,吾不敢有異,王無,吾不能與鮮卑小兒共事。」子如掩其口。至是,世子為神武書召景。景先與神武約,得書,書背微點,乃來。書至,無點,景不至,又聞神武疾,遂擁兵自固。神武謂世子曰:「我雖疾,爾面更有餘憂色,何也?」世子未對。又問曰:「豈非憂侯景叛耶?」曰:「然。」神武曰:「景1>專制2>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顧我能養,豈為汝駕御也!今四方未定,勿遽發哀。厙狄干鮮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並性遒直,終不負汝。可朱渾道元、劉豐生遠來投我,必無異心。賀拔焉過兒樸實無罪過。潘相樂本作道人,心和厚,汝兄弟當得其力。韓軌少戇,宜寬借之。彭相樂心腹難得,宜防護之。少堪敵侯景者唯有慕容紹宗,我故不貴之,留以與汝,宜深加殊禮,委以經略。」〔注解〕(1)景:侯景(??西元552),字萬景。南朝梁朔方人。善騎射。初仕魏,後降於梁武帝,封為河南王。後篡梁自立為漢帝,為王僧辯等討平。(2)專制:獨權統治。〔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北史.卷六.齊高祖神武帝本紀》

典故說明 「飛揚跋扈」這句成語的出處並不明確,在《北齊書.卷二.神武帝紀下》已用來形容侯景。南北朝時,北朝東魏侯景向來不把高歡的兒子高澄放在眼裡,還說:「王在,我不敢有異心,如果王不在,我就不能和那些不懂事的小孩共事!」後來高歡病重,跟兒子高澄說:「侯景在河南獨權統治十四年,一向蠻橫放縱,不受約束,為了防止他變故,我死後,要祕不發喪,以穩定情勢。厙(ㄕㄜˋ)狄干、斛律金、慕容紹宗等人,可以委以重任。之前沒有重用他們,是想留給你去任用,這樣,他們就會感念你的知遇之恩,而忠心報答。」高歡死後,高澄遵照父親的指示,祕不發喪,又重用厙狄干、斛律金、慕容紹家等人。後來侯景因與高澄不合,於是背叛東魏,投降西魏,後又改降南方的梁朝,被封為河南王,但竟又篡梁自立為帝。侯景果然是個「飛揚跋扈」的人。

近義成語不可一世 桀驁不馴 專橫跋扈 耀武揚威

反義成語卑躬屈膝 謙卑自牧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