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然起敬意思

注音 ㄙㄨˋ ㄖㄢˊ ㄑㄧˇ ㄐㄧㄥˋ

拼音 sù rán qǐ jìng

釋義 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肅然:恭敬的樣子;起敬:產生尊敬的心情。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規箴》:“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簡體字 肃然起敬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敬,不能寫作“靜”。

相似詞 奉若神明肅然生敬

相反詞 漠然置之恨之入骨

英語翻譯 arouse admiration

日語翻譯 粛然として襟(えり)を正(ただ)す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ㄙㄨˋ ㄖㄢˊ ㄑㄧˇ ㄐㄧㄥˋ

拼音 sù rán qǐ jìng

成語解釋 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

【語義說明】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使用類別】
用在「尊仰崇敬」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聽了他對國家的偉大貢獻,使人肅然起敬
<02>緬懷創建民國的革命先烈,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03>國旗進場時,在場的人無不肅然起敬,向國旗行注目禮。
<04>這位老師捨己救人的英勇行為,使每個聽說的人都肅然起敬
<05>即使已經落敗了,他仍堅持跑完全程。這種運動家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成語典故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墮者,遠公1>曰:「桑榆之光2>,理無遠照;但願朝陽3>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4>之徒,皆肅然增敬5>。〔注解〕(1)遠公:即釋慧遠。東晉高僧,西元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參見道安大師,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祖。著名弟子有慧觀、僧濟、法安等,另有雷次宗傳其禮學。(2)桑榆之光:日落時從桑、榆樹梢上射出的餘暉,比喻人的晚年。(3)朝陽:早晨的太陽。朝,音ㄓㄠ。(4)高足:古稱最上等的良馬,後用作對他人弟子的美稱。(5)肅然增敬: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肅然,莊嚴恭敬地。

典故說明 「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嗤之以鼻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