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世盜名意思
注音 ㄑㄧ ㄕㄧˋ ㄉㄠˋ ㄇㄧㄥˊ
拼音 qī shì dào míng
釋義 欺:欺騙;世人:指當時的人。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成語出處 荀況《荀子 不苟》:“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於暗世者。”
簡體字 欺世盗名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名,不能寫作“明”。
相反詞 名副其實
成語故事 西晉時期,王衍精通老子和莊子的哲學,晉武帝的丈人楊駿慕名想把女兒嫁他。但王衍不願攀附權貴。他自命清高,絕不談世俗之事,更不談錢字。後來他的女兒成了愍懷太子的妃子。宮廷發生變故,他令自己的女兒離婚,人稱他是假清高
英語翻譯 fish for compliments <gain fame by deceiving the public>
日語翻譯 世人(せじん)を欺いて名誉(めいよ)をぬすむ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ㄑㄧ ㄕˋ ㄉㄠˋ ㄇㄧㄥˊ
拼音 qī shì dào míng
成語解釋 「欺世」,欺騙世人。※語或本《韓非子.詭使》。「盜名」,盜取名譽。語出《荀子.不苟》。「欺世盜名」比喻欺騙世人,盜取名譽。△「沽名釣譽」
【語義說明】比喻欺騙世人,盜取名譽。
【使用類別】
用在「欺瞞矇騙」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01>他是個欺世盜名,混淆視聽,不可信任的人。
<02>他善於欺世盜名,其實作惡多端,只是未被發覺罷了。
<03>這對神棍夫妻打著解救苦難的名號,進行欺世盜名的勾當。
<04>一直到這幅真品畫作出土,眾人才知道這幅贗品的主人欺世盜名。
<05>表面上看來,他是個溫柔敦厚的好人,背地裡其實是個欺世盜名的偽君子。
<06>因為受害者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揭發他們欺世盜名的罪行,才使他們的原形暴露出來。
<07>這名記者最為人稱許的作為,就是曾經連續發表一個月的文章,揭發部分高官欺世盜名的行徑。
成語典故 1、「欺世」:※《韓非子.詭使》上握度量1>,所以擅生殺之柄也。今守度奉量之士,欲以忠嬰2>上而不得見。巧言利辭,行姦軌以倖偷世者3>數御4>。〔注解〕(1)度量:指法度。(2)嬰:侍奉。(3)以倖偷世者:以僥倖偷欺於世,獲致非分之利者。(4)數御:屢次得到重用。數,音ㄕㄨㄛˋ。2、「盜名」:《荀子.不苟》人之所惡者,吾亦惡之。夫富貴者則類傲1>之,夫貧賤者則求柔2>之,是非仁人3>之情也,是姦人將以盜名於晻4>世者也,險莫大焉。故曰:盜名不如盜貨。田仲5>、史鰌6>不如盜也。〔注解〕(1)傲:驕傲。(2)柔:柔弱屈就。(3)仁人:俞樾曰:「『仁』字衍。」上文說明「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並不是人之常情,乃是泛言人性,故不應當為「仁人」。(4)晻:音ㄢˋ,昏暗的。(5)田仲:即陳仲子,田陳古時本為同一姓氏。陳仲子不食兄祿,避居於陵,為人灌園,自食其力。(6)史鰌:人名。字子魚,故亦稱為「史魚」。生卒年不詳。春秋時衛國大夫。衛靈公不用蘧伯玉而任彌子瑕,屢諫不聽,史鰌自認未盡職責,臨死遺言停屍在內室而不停放在大廳,終於感動衛靈公。孔子稱讚他:「直哉史魚。」
典故說明 「欺世盜名」係由「欺世」及「盜名」二語組合而成。「欺世」是出自《韓非子.詭使》。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因為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加上國君無能,人心渙散,以致內憂外患交迫,隨時都可能亡國。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把滿腔的壯志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在〈詭使〉篇中韓非認為,君主掌握法度,是為了要擁有生殺的權柄,然而現在遵守法度,想要忠心侍奉君主的人,卻不得進見;而言語巧詐,行為姦軌,僥倖得以偷欺於世的人,反而能夠常常接近君王,得到重用。「盜名」則是出自《荀子.不苟》。荀子認為:富貴是人性所愛,貧賤是人性所惡,如果有人厭惡富貴,喜愛貧賤,這是違反人性,用來盜取聲望的作法。這兩個典源,一見「偷世」,一見「盜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欺世盜名」,用來比喻欺騙世人,盜取名譽。
近義成語沽名釣譽 惑世盜名 盜名竊譽
反義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