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聲蟲意思
注音 ㄧㄥ ㄕㄥ ㄔㄨㄙˊ
拼音 yìng shēng chóng
釋義 比喻自己胸無主張,隨聲附和他人。
成語出處 唐·劉束《隋唐嘉話》:“有患應聲病者,問醫官蘇澄,……過至他藥,復應如初。澄因為處方,以此藥為主,其病自除。”
簡體字 应声虫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故事 傳說洛陽有一個士人得了應聲病,剛一說話喉嚨中應聲,就去問名醫張父仲,張父仲覺得奇怪,日夜思考終於想出一個醫治辦法。立即取《本草綱目》讓他讀,他還是不停應聲,當看到他害怕的地方就不應了。於是張父仲立即配藥醫治,果然治好
英語翻譯 yesman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ㄧㄥˋ ㄕㄥ ㄔㄨㄥˊ
拼音 yìng shēng chóng
成語解釋 隨聲答和的昆蟲。#典出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中。後用以比喻胸無定見,隨聲附和的人。
【語義說明】比喻胸無定見,隨聲附和的人。
【使用類別】
用在「毫無主見」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01>他向來討厭沒有主見,像應聲蟲一樣的人。
<02>對事情應該有自己的看法,不要老當個應聲蟲。
<03>她專制的教育方式,使得三個小孩活像應聲蟲,沒有主見。
<04>在威權高壓統治下,人民為了自保,只得當應聲蟲,隨聲附和。
<05>才剛牙牙學語的弟弟好像應聲蟲,人家說什麼他就跟著說什麼。
成語典故 #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中1>有患應聲病者,問醫官蘇澄,云:「自古無此方2>。今吾所撰《本草》3>,網羅天下藥物,亦謂盡矣。試將讀之,應有所覺。」其人每發一聲,腹中輒應;唯至一藥,再三無聲。過至他藥,復應如初。澄因為處方,以此藥為主,其病自除。〔注解〕(1)典故或見於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2)方:指藥方。(3)《本草》:記載藥物的著作。前此有《神農本草經》,約成於東漢以前,簡稱《本草》,因以草類居多,故以「本草」為名。〔參考資料〕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洛州有士人患應病,語即喉中應之。以問善醫張文仲,經夜思之,乃得一法。即取《本草》令讀之,皆應;至其所畏者,即不言。仲乃錄取藥,合和為丸,服之,應時而愈。一云問醫蘇澄云。
典故說明 「應聲蟲」本指傳說中一種寄生於人體內隨聲答和的昆蟲。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中記載一個故事:傳說古時有一個人得了應聲病,只要開口說話,腹裡就有聲音跟著說一樣的話。他問醫官蘇澄有沒有治療的方法,蘇澄說:「自古以來沒有治應聲病的方子。我撰了一本藥書《本草》,網羅了天下的藥物,你拿去試著讀讀看,應該會有所發覺。」那人就把書中的藥物逐一唸出,每唸一種藥物,腹中就有回聲,唯獨唸到一種藥物,唸了兩三遍,腹中都沒有應聲;再唸以下的藥物,就又有了。蘇澄就拿那味藥處方,把那人的應聲病治好了。在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宋.吳幵《優古堂詩話.應聲蟲》、宋.范正敏《遯齋閑覽.人事.應聲蟲》,也都可以見到類似的記載。後來「應聲蟲」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應聲蟲」這個成語,用來比喻胸無定見,隨聲附和的人。
近義成語人云亦云 隨聲附和
反義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