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手應心意思

注音 ㄉㄜˊ ㄕㄡˇ ㄧㄥˋ ㄒㄧㄣ

拼音 dé shǒu yīng xīn

釋義 見“得心應手”。

成語出處 《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

簡體字 得手应心

常用程度 一般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得心應手

英語翻譯 with high proficiency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ㄉㄜˊ ㄕㄡˇ ㄧㄥˋ ㄒㄧㄣ

拼音 dé shǒu yìng xīn

成語解釋 義參「得心應手」。見「得心應手」條。

成語典故 此處所列為「得心應手」之典源,提供參考。#《莊子.天道》1>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斲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桓公2>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无說則死﹗」輪扁3>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斲4>輪,徐則甘而不固5>,疾則苦而不入6>。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7>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8>已夫﹗」〔注解〕(1)典故或見於《關尹子.三極》。(2)桓公:齊桓公(??西元前643),春秋時齊國的國君,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莊王五十一年,以襄公無道,出奔莒。其後襄公被弒,乃歸國即君位,任管仲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五霸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諡桓。(3)輪扁:製作車輪者,名扁,春秋齊人,生卒年不詳。(4)斲:音ㄓㄨㄛˊ,砍、削木頭。(5)甘而不固:鬆則不牢固。 甘,鬆緩。(6)苦而不入:緊則套不進去。苦,緊。(7)數:技術。(8)糟魄:即糟粕,比喻粗劣無用的東西。魄,音ㄆㄛˋ。〔參考資料〕《關尹子.三極》曰:「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則聲悽悽然;有思心則聲遲遲然;有怨心則聲回回然;有慕心則聲裴裴然。所以悲思怨慕者,非手,非竹,非絲,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人之有道者,莫不中道。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得心應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得心應手」原作「得手應心」。先秦大哲學家莊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曾經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天齊桓公在堂上讀書,有個工匠輪扁在堂下做車輪。輪扁看到桓公讀書十分專心,就放下工具,走上堂去,向桓公問道:「您讀什麼書呢?」桓公就生氣地說道:「國君讀書,你一個小小的工匠也敢過問!」輪扁回答道:「臣不敢,臣只是從臣工作的角度來看,臣要將輪子裝上車軸時,如果車輪太鬆車軸就不牢,太緊的話就裝不進去。只有不鬆不緊,才能製作出一個好輪子,這完全依靠熟練的技巧,心裡怎麼想,手便能怎麼做,這其中的技術,都是經驗的累積,無法用言語文字說得很明白。我無法傳授給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無法從我身上領會。古人的經驗和智慧也是如此,不可能完全藉著書本傳授給後人。大王,您所讀的,不過是古人的糟粕而已啊!」後來「得心應手」這句成語就從工匠輪扁所說的「得之於手而應於心」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技藝熟練,運用自如,或用來比喻做事順利。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