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口結舌意思

注音 ㄓㄤ ㄎㄡˇ ㄐㄧㄝ ˊ ㄕㄜˊ

拼音 zhāng kǒu jié shé

釋義 結舌:舌頭像打了結;不能說話。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由於緊張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公子被他問得張口結舌,面紅過耳。”

簡體字 张口结舌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相似詞 啞口無言瞠目結舌

相反詞 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英語翻譯 be agape and tonguetied

日語翻譯 どぎまぎする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ㄓㄤ ㄎㄡˇ ㄐㄧㄝˊ ㄕㄜˊ

拼音 zhāng kǒu jié shé

成語解釋 結舌,舌頭打結。「張口結舌」形容恐懼慌張,或理屈說不出話的樣子。◎語本《莊子.秋水》。△「邯鄲學步」、「啞口無言」、「瞠目結舌」

【語義說明】形容恐懼慌張,或理屈說不出話的樣子。
【使用類別】
用在「無話可說」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他被突來的質疑問得張口結舌,不知所措。
<02>當謊言被識破時,他張口結舌,慌忙地離開。
<03>他在眾人的追問下,一時之間,張口結舌,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04>老師突然把打瞌睡的學生叫起來提問,讓他張口結舌地說不出話來。
<05>這個嫌犯雖然預先編了一套說辭,但一看到警察,卻慌亂得張口結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成語典故 ◎1《莊子.秋水》公孫龍問於魏牟曰:「龍少學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吾自以為至達已。今吾聞莊子之言,汒焉異之。不知論之不及與,知之弗若與?今吾无所開吾喙,敢問其方。」公子牟隱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公孫龍1>口呿2>而不合,舌舉而不下,乃逸3>而走。〔注解〕(1)公孫龍:字子秉,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有白馬非馬及堅白異同之辯,平原君禮遇甚厚,所著書稱公孫龍子,列於名家。(2)呿:音ㄑㄩ,張口、開口。(3)逸:奔跑、逃走。◎2《莊子.天運》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雲氣而養乎陰陽。予口張而不能嗋1>,予又何規老&fcb8.jpg;哉!」〔注解〕(1)嗋:音ㄒ|ㄝˊ,合。

典故說明 「張口結舌」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恐懼慌張,或理屈說不出話的樣子。在《莊子》的〈秋水〉篇中有記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談:公孫龍認為自己最通達事理,博聞善辯,勝過所有口才好、學識高的人。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為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認為公孫龍就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這樣以管窺天、以錐指地是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的玄妙之處,要他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就像邯鄲學步,非但沒有學成,反而將自己原有的學問失去了。公孫龍聽了魏牟的話後,「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意思是說嘴巴張開而合不攏,舌頭舉起卻放不下,也就是張口結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典源又見《莊子.天運》。內容敘述孔子與老子討論「仁義」,孔子聽了老子博大的見解後,「口張而不能嗋」(嗋,音ㄒ|ㄝˊ,合、閉。)意思是說嘴巴張開閉不起來,不知如何回答。後來「張口結舌」這句成語就從莊子「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口張而不能嗋」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恐懼慌張,或理屈說不出話的樣子。

近義成語啞口無言 理屈詞窮 瞠目結舌

反義成語口若懸河 侃侃而談 喋喋不休 滔滔不絕 呶呶不休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