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修行意思
注音 ㄅㄢˋ ㄌㄨˋ ㄒㄧㄨ ㄒㄧㄥˊ
拼音 bàn lù xiū xíng
釋義 原指成年後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
成語出處 參見“半路出家”。
簡體字 半路修行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半路出家
相反詞 科班出身
英語翻譯 become a monk or nun late in life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ㄅㄢˋ ㄌㄨˋ ㄒㄧㄡ ㄒㄧㄥˊ
拼音 bàn lù xiū xíng
成語解釋 義參「半路出家」。見「半路出家」條。
成語典故 此處所列為「半路出家」之典源,提供參考。※《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卻說高宗時,建都臨安,繁華富貴,不減那汴京故國。去那城中箭橋左側,有個官人姓劉名貴,字君薦。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到得君薦手中,卻是時乖運蹇,先前讀書,後來看看不濟1>,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買賣行中一發2>不是本等伎倆3>,又把本錢消折去了。〔注解〕(1)不濟:不中用,不行了。(2)一發:更加、越是。(3)本等伎倆:適宜的工作。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半路出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半路」是指一直從事某種事情,中途突然改變初衷,所以叫半路;「出家」是指剃度為僧尼。「半路出家」則是指原本並無此意,中途才改變心意出家,比起原本即出家者,道行自然較淺。所以「半路出家」不僅有中途轉業改行的意思,也有比較不太專業的意思。例如《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中,就用了此語。《京本通俗小說》一般認為是南宋時代說話人的話本,而其中的〈錯斬崔寧〉可說是宋代話本中著名的公案小說。馮夢龍將其收入《醒世恆言》中,並更改題目,名為〈十五貫戲言成巧禍〉。故事是一椿冤案,警惕為官者不可率意審案,隨便用刑,導致錯殺無辜。南宋高宗時,有位官人劉貴,祖上原本家境不錯,傳到他手中,卻因為時運不濟,陷入窮困。後來他覺得讀書無用,中途改行做生意。但是就好像半路出家一般,從商對他來說,更加不適合,於是沒多久就虧損本錢了。他向丈人借了十五貫錢,準備東山再起,而且將妻子王氏留在娘家,待重新開張再將她接回。回家途中他喝了些酒,敲門許久,小妾陳二姐才來開門;一來因為有些酒意,二來怪她開門太慢,於是開玩笑地說,已將她賣給了人家,得了十五貫錢。陳二姐信以為真,心想應該先回家告訴父母,於是待劉貴睡著後,趁夜收拾包袱起程。途中遇到剛從城裡賣了絲綢要回家的青年崔寧,正好同路,於是二人結伴同行。不料,當夜劉貴家中遭竊,小偷不僅拿了那十五貫錢,情急之下,更殺了劉貴。天明之後,左鄰右舍發現,趕緊追回陳二姐和崔寧。官府查辦時,因為崔寧身上剛好有販賣絲綢所得的款項十五貫錢,誤認是二人謀殺了劉貴,因此屈打成招,處以死刑。「半路出家」這個成語就用來比喻中途轉業改行,亦用來指成年後才出家為僧為尼。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