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亂反正意思
注音 ㄎㄨㄤ ㄌㄨㄢˋ ㄈㄢˇ ㄓㄥˋ
拼音 kuāng luàn fǎn zhèng
釋義 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於正。”
簡體字 匡乱反正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撥亂反正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ㄎㄨㄤ ㄌㄨㄢˋ ㄈㄢˇ ㄓㄥˋ
拼音 kuāng luàn fǎn zhèng
成語解釋 義參「撥亂反正」。見「撥亂反正」條。
成語典故 此處所列為「撥亂反正」之典源,提供參考。《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春秋》何以始乎隱?祖之所逮聞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何以終乎哀十四年?曰:備矣!君子曷為為《春秋》1>?撥2>亂世,反3>諸正,莫近諸《春秋》。〔注解〕(1)《春秋》:書名。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亦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2)撥:扭轉。(3)反:通「返」,歸返,返回。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撥亂反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國的歷史修訂而成的一本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內容主要記載春秋時代,各諸侯國間聘問、會盟、戰爭等政治事件,也有關於日食、水災、大旱等自然現象。孔子作此書,開私人修史之先,但並不純為紀載史事,而是將個人褒貶巧妙地寄託於遺詞用字間,以切要的言論呈顯對政治及社會問題的看法。春秋時代,各國分立,攻伐與征戰從未停止,孔子藉《春秋》強烈表達他對周王室的尊奉,以及大一統的主張,所以春秋三傳之一的《公羊傳》中便有一段話:「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意思是說:孔子作《春秋》,為的是扭轉亂世,使政治社會回歸於正道,就此來看,沒有比《春秋》更能切合義理的了。後來「撥亂反正」被用來指扭轉亂象,歸於正道。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