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意思
注音 ㄎㄜˋ ㄓㄡ ㄑㄧㄡˊ ㄐㄧㄢˋ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釋義 舟:船;求:尋找;尋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失落水中的劍。比喻辦事方法不對頭;死守教條;拘泥固執;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
成語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簡體字 刻舟求剑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劍,不能寫作“箭”。
成語故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裡掉下去嗎?我還在這裡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英語翻譯 ridiculous stupidity
日語翻譯 情勢(じょうせい)の変化も知らず,古いしきたりに拘(こたわ)ること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ㄎㄜˋ ㄓㄡ ㄑㄧㄡˊ ㄐㄧㄢˋ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語解釋 劍掉入水中,在船舷刻上記號,待船停止後仍從記號處下水尋劍。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典出《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守株待兔」、「膠柱鼓瑟」
【語義說明】
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頑固守舊」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
因應各種狀況,我們不宜刻舟求劍,不知變通。
02
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要隨時注意外在環境的變化,切忌刻舟求劍。
03
在求新求變的潮流中,我們絕不能刻舟求劍,食古不化。
04
他本來思想就僵化,會幹出像刻舟求劍般的蠢事來也不意外。
05
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錢,只會在屋子裡刻舟求劍般地亂找有什麼用?
06
今非昔比,你老是想用老方法解決新問題,和刻舟求劍有何不同?
07
如果我們繼續自以為是,拘泥固執,難免會做出「刻舟求劍」的蠢事來。
08
處理事情本來就要考慮各種情況,然後提出最適當的因應措施,絕不能刻舟求劍。
?
成語典故 《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楚人有涉江1>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2>契3>其舟,曰:「是4>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5>乎?以此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注解〕(1)涉江:渡江。涉,乘船渡水。(2)遽:立刻。(3)契:刻。(4)是:此處。(5)惑:困惑。
典故說明 戰國時,秦國丞相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一書中,闡述君王治理國政的道理。他認為君王治國應要符合時宜,不能一味沿襲舊法,因為環境會隨著時間改變。他舉了一個例子:楚國有人渡江時,劍掉到水裡,他便很快地在船身上刻了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裡掉下去的。」等到船停了,他就從記號處下水找劍。可是船已經走動了,但落水的劍卻不會動,這樣找劍,不是很奇怪嗎?如果用舊法治理國家,而不考慮時空的轉變,就像這個求劍者的行為一樣令人困惑。後來這個典源被濃縮成「刻舟求劍」,用來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近義成語守株待兔 食古不化 膠柱鼓瑟
反義成語因時制宜 見機行事 見風使舵 通權達變 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