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勞意思

注音 ㄧˇ ㄧˋ ㄉㄞˋ ㄌㄠˊ

拼音 yǐ yì dài láo

釋義 逸:安閒;勞:疲勞。用安閒之己待疲勞之敵。指自己養精蓄銳;等敵人疲勞後;待機痛擊疲勞之敵。

成語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簡體字 以逸待劳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待,不能寫作“侍”。

相似詞 養精蓄銳

相反詞 疲於奔命

成語故事   西漢末年,隴甘軍閥隗囂脫離劉秀,去投靠在四川稱帝的公孫述。劉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結果反被隗器打敗。
  劉秀再派徵西大將軍馮異,前去佔領枸邑。隗器得到訊息,命令部將行巡立刻去枸邑搶佔有利地形。馮異的部將們知道後,都勸馮異不要和行巡大軍作戰。馮異斬釘截鐵地說:“我們必須搶佔枸邑‘已逸待勞’。”馮異命令部隊急行軍,搶在行巡之前,佔領了枸邑。馮異嚴密封鎖訊息,緊閉城門,偃旗息鼓,讓將士們休整。行巡的部隊急匆匆地剛趕到城下,城樓上突然鼓聲大作,亮出了馮異的帥旗。行巡的軍隊毫無防備,嚇得四下逃竄。馮異大開城門,領兵衝出城來,大敗敵軍。
  讓自己的軍隊養精蓄銳,以等候從遠方趕來的敵軍,以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稱為“以逸待勞”。

英語翻譯 wait at one's ease for the fatigued enemy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ㄧˇ ㄧˋ ㄉㄞˋ ㄌㄠˊ

拼音 yǐ yì dài láo

成語解釋 「以逸待勞」之「逸」,典源作「佚」。「佚」同「逸」。說明用兵者,養精蓄銳,以安逸等待疲憊的敵人,則可勝。語本《孫子.軍爭》。△「堂堂正正」

【語義說明】說明用兵者養精蓄銳,以安逸等待疲憊的敵人,而予以痛擊則可勝。
【使用類別】
用在「從容應付」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穩坐網中的蜘蛛,以逸待勞地等候獵物上門。
<02>我軍應充分休息,然後以逸待勞,殲滅來犯之敵。
<03>面對遠來疲憊的對手,我隊則是以逸待勞,從容應戰。
<04>他採用以逸待勞的方法,等待最佳時機來臨才採取行動。
<05>此計讓敵軍忙於奔波,好讓我軍以逸待勞,將他們一舉殲滅。
<06>這一場比賽的勝隊將獲得決賽權,和以逸待勞的我隊爭奪冠軍。
<07>敵軍經過長途跋涉,力量已削減大半,反觀我軍以逸待勞,必可一戰而勝。

成語典故 《孫子.軍爭》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1>,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2>,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3>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注解〕(1)惰歸:鬆懈返回。(2)譁:音ㄏㄨㄚˊ,大聲喧鬧、吵雜。(3)佚:音|ˋ,通「逸」。安閑。

典故說明 「以逸待勞」原作「以佚待勞」。《孫子》一書為春秋孫武所撰,共十三篇,為古代兵書之一,內容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為歷代兵書之祖。〈軍爭〉一篇中由「治氣」、「治心」、「治力」、「治變」等多方面談作戰方法。先就「治氣」來說,軍隊的士氣在初期最為旺盛,接下來就會逐漸怠惰,久了以後思歸之心殷切,軍心渙散。善用兵的人就會避開初期的銳氣,而選擇這個時機發動攻擊,這是「治氣」。以整治自己的心,料敵機先,來等待敵軍的撓亂不安;以鎮靜自己的心,方寸不亂,來對付敵軍的喧鬧囂雜,這是「治心」。就近等待遠來之敵,以安逸等待疲憊之軍,以飽食等待飢渴之眾,這是「治力」。「以逸待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而出,說明用兵者養精蓄銳,等待疲憊的敵人,而予以痛擊則可勝。

近義成語養精蓄銳

反義成語疲於奔命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