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訛傳訛意思

注音 ㄧˇ ㄜˊ ㄔㄨㄢˊ ㄜˊ

拼音 yǐ é chuán é

釋義 以:拿;把;訛:謬誤;錯誤的。把本來就不正確的東西流傳出去。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況且他原是到過這個地方的,這兩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蹟來以愚人。”

簡體字 以讹传讹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訛,不能寫作“惡”。

相似詞 三人成虎謬種流傳

相反詞 衣缽相傳一脈相承

成語故事 從前楚國有個獵人,他捕鳥技藝很精湛。一次他捕獲一隻美麗的山雞準備到城裡去賣,過路的富翁詢問是什麼鳥,獵人騙他是鳳凰,於是以2000金賣給富翁。富翁覺得鳳凰應該進獻給楚王,可是山雞在路上死了。訊息傳到楚王那裡,楚王嘉獎他的忠心

英語翻譯 spread and error

日語翻譯 誤(あやま)りを誤って伝える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ㄧˇ ㄜˊ ㄔㄨㄢˊ ㄜˊ

拼音 yǐ é chuán é

成語解釋 訛,錯誤。「以訛傳訛」指將不正確的訊息繼續傳播下去。語本宋.王柏〈默成定武蘭亭記〉。△「道聽塗說」

【語義說明】指將不正確的訊息繼續傳播下去。
【使用類別】
用在「不實傳聞」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她才訂婚,怎麼會以訛傳訛說她已經生了孩子?
<02>這是三人成虎的事,必須辨明真相,以免以訛傳訛
<03>彗星即將撞地球?這是以訛傳訛的消息,不可深信。
<04>這事關係人家的名節,千萬要慎重處理,不要以訛傳訛
<05>我向來要求眼見為真,才不會被以訛傳訛的傳聞所愚弄。
<06>報紙以訛傳訛,報導了某位影星自殺的消息,讓該影星啼笑皆非。
<07>聽說彗星出現就會引起災害,長久以來以訛傳訛,竟然有人信以為真。
<08>他們以訛傳訛,說得活靈活現,於是普普通通的一股泉水變成救命神泉了。
<09>近來報紙喧騰一時的影星緋聞事件,原來是以訛傳訛,根本就是誤會一場。
<10>這塊石頭原只是塊石敢當,不知為何以訛傳訛,變成了具有神力的石頭公。

成語典故 宋.王柏〈默成定武蘭亭記1>〉(據《魯齋集》卷六引)蘭亨修禊序,右軍之神筆也,所謂遒勁圓健,已備其美。七傳而至智永,其徒辨才,尤祕藏如護頭目。越二百六七十年,而唐太宗以術取之,未幾,殉于昭陵而真蹟亡矣。唐初善書者多,而臨摹不止一家,惟歐陽率更為逼真,勒石禁中。石晉時,契丹轝歸,流落于定武,此所以定武本獨貴重於天下。本朝慶歷中,碑出民間,歐公《集古》所見,已四五本,乃以定武為別本,蓋亦未深考也。其後米南宮所得,止褚河南、歐本耳。自熙甯2>後,薛師正父子別刊二本,以易元碑,於湍、流、帶、左、天,劖損3>一二筆為識,行于世者往往別刊本,故定武真本,亦不多見。南渡以來,紛粉(紛)翻刻,幾千石矣,訛以傳訛,僅同兒戲,每竊哂4>之。〔注解〕(1)蘭亭記:指東晉王羲之所撰之〈蘭亭集序〉。相傳王氏以鼠鬚筆、蠶繭紙寫之,柔媚勁健,為書法名品。(2)熙甯:宋神宗年號。(3)劖損:鑿損。劖,音ㄔㄢˊ,鑿。(4)哂:音ㄕㄣˇ,嘲笑。

典故說明 「以訛傳訛」原作「訛以傳訛」。「訛」是錯誤的意思。「以訛傳訛」就是指將本來就不正確的訊息或東西,沒有加以辨正清楚,又一再地傳揚出去,以致離真相越來越遠。宋代王柏〈默成定武蘭亭記〉一文,論述書法名品〈蘭亭集序〉的版本源流,其中便有「訛以傳訛」一語。據王氏的說法,〈蘭亭集序〉為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柔媚勁健,盡善盡美,為書法名品。其真蹟傳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智永再傳於弟子辨才,為唐太宗用計取得。太宗得此真蹟後,唐初多位書法名家曾加以臨摹,其中以歐陽詢的最為逼真,被鐫刻於石碑上。太宗死後,王羲之的真蹟殉葬昭陵,歐陽詢的摹本石碑則為契丹人所得,流落於定武。由於真蹟已不可得,故當時自以定武本最為珍貴。北宋慶歷年間,此碑在民間出現,歐陽修《集古錄》收有其拓本,然有數個版本,因為沒有經過深入考證,真正的定武本並未得到應有的尊崇,反被視為別本。熙寧年間,定武真本落入薛師正父子之手,為保有真本,薛氏父子大量拓印,以假亂真,流入世面的多為偽本,真本反而少見。宋室南渡後,眾人又據流於世面之偽本大量翻刻,「訛以傳訛」,終至真偽難辨,王柏以為這種現象十分可笑。後來「以訛傳訛」這句成語,就從王柏文中「訛以傳訛」演變而出,指將不正確的訊息繼續傳播下去。

近義成語道聽塗說

反義成語言之鑿鑿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