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搔癢意思

注音 ㄍㄜˊ ㄒㄩㄝ ㄙㄠ ㄧㄤˇ

拼音 gé xuē sāo yǎng

釋義 隔著靴子撓癢癢。原為禪宗用語;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未能悟境觸機。後比喻說話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不中肯;不貼切;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不解決問題。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康山契穩禪師》:“曰:‘恁麼則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

簡體字 隔靴搔痒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不得要領勞而無功

相反詞 鞭辟入裡一語破的

英語翻譯 scratch an itch from outside the boot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ㄍㄜˊ ㄒㄩㄝ ㄙㄠ ㄧㄤˇ

拼音 gé xuē sāo yǎng

成語解釋 隔著馬靴搔癢處。比喻未能透澈領悟佛理。※#語或出《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後用「隔靴搔癢」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

【語義說明】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
【使用類別】
用在「言談空泛」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外行人學說內行話,總覺隔靴搔癢
<02>他提的意見雖多,卻都是隔靴搔癢,無法切中要點。
<03>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如隔靴搔癢,根本沒切中要害。
<04>如果沒有實際的寫作經驗,所提的評論便會像隔靴搔癢,難以一針見血。
<05>我雖然聽你說過巴黎的一切,但因尚未親自前去體會,總覺隔靴搔癢,甚不過癮。

成語典故 ※#《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1>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初開堂,有僧問:「威音王已後,次第相承,未審師今一會法嗣何方?」師曰:「象骨舉手,龍谿點頭。」問:「圓明2>湛寂3>非師旨,學人因底卻不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4>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注解〕(1)典故或見於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2)圓明:佛教用語,指澈底領悟。(3)湛寂:佛教用語,其義有二:ヾ沒有煩惱、生滅輪迴。ゝ清靜。(4)恁麼:這麼、如此。恁,音ㄖㄣˋ。〔參考資料〕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據《歷代詩話》引)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

典故說明 「隔靴搔癢」指隔著靴子抓癢,這種做法總是難以搔到癢處,所以這句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這應是從生活體驗衍生的成語。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問:『圓明湛寂非師旨,學人因底卻勿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在問答終了時,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僧人以「識性無根」回答。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要使題旨明晰,不可漫無主題,抓不著重點,意思也是比喻不切實際。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一針見血 一語破的 對症下藥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