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不容誅意思
注音 ㄗㄨㄟˋ ㄅㄨˋ ㄖㄨㄙˊ ㄓㄨ
拼音 zuì bù róng zhū
釋義 判處死刑也抵償不了所犯的罪惡。形容罪惡極大。誅:處死。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惡不忍聞,罪不容誅。”
簡體字 罪不容诛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誅,不能寫作“侏”。
相反詞 大慈大悲
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河內人郭解成為無惡不作的地方一霸,他非常狡猾,敢於請人出面抗拒皇上的命令。漢武帝對此十分不滿,下令把他逮捕歸案,辦案的官員紛紛維護他。御史大夫公孫弘認為他罪不容誅,理應處死,終於漢武帝把他滿門操斬
英語翻譯 even death cannot atone for the offence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ㄗㄨㄟˋ ㄅㄨˋ ㄖㄨㄥˊ ㄓㄨ
拼音 zuì bù róng zhū
成語解釋 即使一死也抵償不了所犯的罪行。比喻罪大惡極。語本《孟子.離婁上》。△「殺人盈城」、「殺人盈野」
【語義說明】比喻罪大惡極。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罪惡深重」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01>他罔顧道義,出賣朋友,實在是罪不容誅。
<02>對付這種罪不容誅的壞蛋,焉能存婦人之仁?
<03>這幾個歹徒殺人放火,作惡多端,罪不容誅。
<04>如今我辜負老爺多年的栽培,已罪不容誅,那敢奢望老爺原諒!
<05>聽到他犯下如此惡行,老太爺嘴裡直說:「罪不容誅!罪不容誅!」
成語典故 《孟子.離婁上》孟子曰:「求也為季氏宰,無能改於其德,而賦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觀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於孔子者也,況於為之強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1>;爭城以戰,殺人盈城2>,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3>,罪不容於死。故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辟草萊、任土地者次之。」〔注解〕(1)殺人盈野:殺人極多,遍地是屍體。盈,滿。野,廣平的地方。見「殺人盈野」。(2)殺人盈城:殺人極多,滿城都是屍體。盈,滿。見「殺人盈城」。(3)率土地而食人肉:因為大家為搶奪土地而殺人,正如「率土地食人」。
典故說明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他提倡儒家學說,重仁義、輕功利,所以曾說:「孔子的弟子冉求曾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沒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幫著他加重人民的賦稅,氣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可以敲鼓宣佈他的罪狀,對他加以指責。』由此看來,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屬還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恥的。更何況是替他打仗,為爭奪土地、城池,到處殺人,這樣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過。」後來「罪不容誅」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罪大惡極。
近義成語罪大惡極 罪在不赦 罪惡昭著 罪該萬死 罪孽深重
反義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