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張膽意思
注音 ㄇㄧㄥˊ ㄇㄨˋ ㄓㄤ ㄉㄢˇ
拼音 míng mù zhāng dǎn
釋義 張膽:放大膽量。原來形容有膽有識;敢作敢為。現在形容幹壞事毫無顧忌;公開放肆。
成語出處 《晉書 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
簡體字 明目张胆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張,不能寫作“仗”。
相似詞 明火執杖
相反詞 鬼鬼祟祟
成語故事 唐高宗時有一位大臣名叫韋思謙,做人正直,時常會勸諫皇上,有話就會直說。他考上進士之後,被任命為應城縣令,後來升為監察御史。有一次,他發現中書令(即宰相)褚遂良以很低廉的價錢強行購買鄰人田地,正直的韋思遷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勢力大,立刻上書舉發他。因為證據明確,朝廷不好意思公開庇護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調出京城,降職為同州刺史。
過了一段時間,褚遂良又被重用,恢復了中書令的官職。褚遂良便找了理由報復韋思謙,把他貶到外省,當一名縣官。有人替韋思謙打抱不平,暗中去慰問韋思謙,他仍然不改初衷,慷慨激昂的說:“我是一個正直的人,遇見不合理的事情,當然不肯放過,哪裡有時間考慮個人得失呢?大丈夫應該有話就說,明目張膽而不畏強權,致力報效國家,怎麼可以庸庸碌碌,只顧著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英語翻譯 do evil things openly
日語翻譯 虥然と,むきだしに,露骨(ろこつ)に,おおっぴらに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ㄇㄧㄥˊ ㄇㄨˋ ㄓㄤ ㄉㄢˇ
拼音 míng mù zhāng dǎn
成語解釋 張大眼,壯著膽。形容有膽識,無所畏懼。#語本《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後用「明目張膽」比喻肆無忌憚地公然做壞事。△「明火執仗」
【語義說明】比喻肆無忌憚地公然做壞事。
【使用類別】
用在「蠻橫胡為」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01>考試時,他竟然明目張膽作弊,一點羞恥心都沒有。
<02>這隻小老鼠竟然敢明目張膽地在大花貓面前跑來跑去。
<03>這兩個匪徒竟然明目張膽地搶劫路人,結果當場被逮捕!
<04>他敢如此明目張膽地幹壞事,是不是找了什麼人當靠山?
<05>有了幫派當靠山,這些壞蛋幹起壞事來就更加明目張膽了。
<06>那家人在客廳裡看電視,歹徒竟敢明目張膽地持槍走進來。
<07>這些歹徒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膽地搶劫,簡直目無法紀。
<08>聽說有些地方的扒手,明目張膽地就在大庭廣眾扒走觀光客的財物。
<09>我要是縱容他這次的行為,那以後他不就更加明目張膽,無所顧忌了。
成語典故 #《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陳涉起蘄,至入陳,兵數萬。張耳、陳餘上謁陳涉。……陳中豪傑父老乃說陳涉曰:「將軍身被堅執銳,率士卒以誅暴秦,復立楚社稷,存亡繼絕,功德宜為王。且夫監臨天下諸將,不為王不可,願將軍立為楚王也。」陳涉問此兩人,兩人對曰:「夫秦1>為無道2>,破人國家,滅人社稷3>,絕人後世,罷4>百姓之力,盡百姓之財。將軍瞋目5>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陳涉不聽,遂立為王。〔注解〕(1)秦:西元前248?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2)無道:不行正道。(3)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就用來泛稱國家。(4)罷:音ㄆ|ˊ,通「疲」,勞乏、困倦。(5)瞋:音為ㄔㄣ,張大眼睛。〔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三二.張耳陳餘傳》
典故說明 「明目張膽」原作「瞋目張膽」。據《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載: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張耳和陳餘都是戰國魏人。陳涉(即陳勝,秦陽城人)與吳廣起兵反秦時,張、陳二人一起投入陳涉旗下,並得到陳涉的重用。陳中這個地方的父老一致認為陳涉英勇反抗秦朝、光復楚地,功勞很大,希望立他為楚王。陳涉於是詢問兩人的意見,他們回答說:「秦朝暴虐無道,奴役百姓,搜括錢財,害得平民百姓國破家亡。將軍你有膽識,無所畏懼,不顧自己的生死,為天下除害。如今將軍剛到陳地,就想稱王,是將天下視為私有。希望將軍不要稱王,趕快引兵西進,立六國的後人為王,結合眾人的力量,一舉推翻秦朝,如此才能成就帝業。反之,今天在陳中稱王,恐怕會失去百姓對你的向心力,無法成就帝業。」但是陳涉聽不進去,仍自立為楚王。這裡的原文「瞋目張膽」本來是「張大眼,壯著膽」的意思,後來演變出「明目張膽」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有膽識,無所畏懼。現在語義則轉化為貶義,用來比喻肆無忌憚的公然做壞事。
近義成語明火執仗 肆無忌憚 膽大包天
反義成語鬼鬼祟祟 偷偷摸摸 藏頭露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