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前毖後意思

注音 ㄔㄥˊ ㄑㄧㄢˊ ㄅㄧˋ ㄏㄡˋ

拼音 chéng qián bì hòu

釋義 懲:警戒:毖:謹慎;小心。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以後小心;不致重犯錯誤。

成語出處 《詩經 周訟 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簡體字 惩前毖后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毖,不能寫作“斃”。

相似詞 小懲大誡

相反詞 重蹈覆轍

成語故事   西周年幼的周成王在周公姬旦的輔佐下治理國家,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造謠說周公準備篡位,周公為表忠心隱居外地。管叔鮮等立即叛亂,周成王請周公率軍討伐。周成王說他要從所受的懲戒中汲取教訓以便將來不再發生類似情形。

英語翻譯 learn lessons from the past and keep an eye on the future

日語翻譯 前(まえ)の誤(あやま)りを後(あと)の戒(いまし)めとする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ㄔㄥˊ ㄑㄧㄢˊ ㄅㄧˋ ㄏㄡˋ

拼音 chéng qián bì hòu

成語解釋 以從前的過失為教訓,戒慎自己不再犯錯。語本《詩經.周頌.小毖》。

【語義說明】以從前的過失為教訓,戒慎自己不再犯錯。
【使用類別】
用在「記取教訓」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做事時總要懲前毖後,才不會重蹈覆轍。
<02>刑罰的目的是懲前毖後,而非趕盡殺絕。
<03>他這種懲前毖後的謹慎態度,值得我們多多學習。
<04>錯誤不可隱瞞,一定要加以分析批判,以便懲前毖後
<05>我們要從錯誤的經驗中學習智慧,懲前毖後,以避免再犯。
<06>對於犯錯誤的人,我們應該給予適當的懲罰,以便達到懲前毖後的目的。
<07>這次的火災雖然沒有造成重大的損失,但是懲前毖後,以後對於火燭可不能大意。

成語典故 《詩經.周頌.小毖》予其1>懲2>而毖3>後患。莫予荓蜂4>,自求辛螫5>。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注解〕(1)其:音ㄑ|ˊ,將。(2)懲:音ㄔㄥˊ,警戒、教訓。(3)毖:音ㄅ|ˋ,謹慎於。(4)荓蜂:牽引扶持。比喻牽引人為惡。荓,音ㄆ|ㄥˊ。(5)辛螫:蜂尾螫人的刺痛。比喻刑罰。螫,音ㄓㄜ,以針鉤刺。

典故說明 《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小毖〉一詩寫周成王在管蔡、武庚之亂後,痛改前非,自我警惕的決心。成王為武王之子。周武王在弟弟周公的協助下打敗商紂,建立周朝,死後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則繼續輔政。而武王的兩個堂兄弟管叔和蔡叔忌恨周公,並且覬覦王位,於是暗中勾結商紂的兒子武庚,到處散布消息,說周公意圖奪取王位。周成王聽到這個流言後,逐漸地對周公失去信任,周公為了避嫌,便主動求去。周公走後,管、蔡等人如魚得水般地進行種種叛亂,這時成王知道自己上了當,才趕緊又把周公召回。周公回來平息了叛亂,也對管、蔡等人做出懲處。事後,成王深切反省,並對眾臣說:「我一定會有所警惕,謹言慎行,避免再犯過錯。希望諸位臣子不要像管、蔡一樣,引我誤入歧途,否則我必然將施予嚴懲。」成王話中以「予其懲而毖後患」表示自己改過的決心,後來「懲前毖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以從前的過失為教訓,戒慎自己不再犯錯。

近義成語前車之覆 後車之鑑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反義成語重蹈覆轍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