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意思

注音 ㄣㄢˊ ㄧㄨㄢˊ ㄅㄟˇ ㄓㄜˊ

拼音 nán yuán běi zhé

釋義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簡體字 南辕北辙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相似詞 背道而馳

相反詞 有的放矢

成語故事   戰國後期,一度稱雄天下的魏國國力漸衰,可是國君魏安釐王仍想出兵攻伐趙國。謀臣季樑本已奉命出使鄰邦,聽到這個訊息,立刻半途折回,風塵僕僕趕來求見安釐王,勸阻伐趙。季樑對安釐王說:“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見一個人坐車朝北而行,但他告訴我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方,我問他為什麼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說:‘不要緊,我的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馬好也不頂用,朝北不是到楚國該走的方向。那人指著車上的大口袋說:‘不要緊,我的路費多著呢。’我又給他指明,路費多也不濟事,這樣到不了楚國。那人還是說:‘不要緊,我的馬伕最會趕車。’這人真是糊塗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對,即使馬跑得特別快,路費帶得特別多,馬伕特別會趕車,這些條件越好,也只能使他離開目的地越遠。”說到這兒,季樑把話頭引上本題:“而今,大王要成就霸業,一舉一動都要取信於天下,方能樹立權威,眾望所歸;如果仗著自已國家大、兵力強,動不動進攻人家,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個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樣,只能離成就霸業的目標越來越遠!”
  魏安釐王聽了這一席話,深感季樑給他點明瞭重要的道理,便決心停止伐趙。
  以上史事,形成成語“北轅適楚”,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習慣說作“南轅北轍”,並引申出另一個成語“背道而馳”,意義和“南轅北轍”相同。

英語翻譯 try to go south by driving the chariot north-act in a way that defeats one's purpose <poles apart,poles asunder>

日語翻譯 南(みなみ)へ行こうとして車を北に走(はし)らせる。行動が目的に反していることのたとえ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ㄋㄢˊ ㄩㄢˊ ㄅㄟˇ ㄔㄜˋ

拼音 nán yuán běi chè

成語解釋 轅,大車前部套在牲口左右兩邊的木頭,用以拖車。轍,車輛駛過留下的痕跡。「南轅北轍」指本要向南,但卻駕車往北行,離目的地越來越遠。比喻行動和想要達到的目的相反。典出《戰國策.魏策四》。後亦用「南轅北轍」比喻二者彼此背道而馳,或比喻遙隔兩地。△「背道而馳」

一、【語義說明】比喻行動和想要達到的目的相反。
【使用類別】
用在「正好相反」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想成功卻又不努力,豈非南轅北轍
<02>如今我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的構想,可說是南轅北轍,全不相干。
<03>做事如果無視客觀環境,只憑主觀想法,結果往往與事實的需求南轅北轍
<04>做事情不但要有目標而且要講方法,只講目標不講方法,南轅北轍怎麼完成?
<05>你一面急著想要減肥,一面卻葷甜不忌,南轅北轍,難怪越減越肥,一點沒有成效。
<06>你嘴裡說要實行愛的教育,可是動不動就要體罰,說的跟做的南轅北轍,教育的效果當然不彰。
<07>要振興經濟,就必須開放門戶,互通有無,現在卻在操舞政治,閉關自鎖,如此南轅北轍,民生怎能不凋敝,經濟怎麼不衰退呢? 二、【語義說明】比喻二者彼此背道而馳。
【使用類別】
用在「毫不相干」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既然我倆想法南轅北轍,看來只有拆夥了。
<02>他倆的個性南轅北轍,根本談不攏。
<03>在這件事上,我們想法南轅北轍,恐怕無法合作。
<04>說了大半天,兩個人的見解仍然南轅北轍,無法協調。
<05>書中寫官場與民間的認知差距,正看出了官與民之間的想法南轅北轍。三、【語義說明】比喻遙隔兩地。
【使用類別】
用在「分隔遙遠」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他們夫妻一在大陸,一在國內,南轅北轍,總難聚在一起。
<02>今夕何夕,大家竟可聚在一起;趕明兒,南轅北轍,又要各奔前程了!

成語典故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1>欲攻邯鄲2>,季梁3>聞之,中道而反4>,衣焦不申5>,頭塵不去6>,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7>,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8>。』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9>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10>,舉欲信11>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12>,王之動愈數13>,而離王14>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注解〕(1)魏王:指戰國時魏國君王魏圉,生卒年不詳。在位三十四年卒,諡安釐,世稱安釐王。(2)邯鄲:戰國時趙國首都,地約當在河北省邯鄲市。(3)季梁:戰國時魏國臣子,生卒年不詳。(4)中道而反:中途折回。反,通「返」,回來。(5)衣焦不申:衣服上的皺折不去整理,比喻匆忙。焦,因風吹日曬致使的捲曲皺折。申,通「伸」,伸展。(6)頭塵不去:滿頭的塵埃不去清除,比喻匆忙。(7)大行:大路。行,音ㄒ|ㄥˊ。(8)之楚:往楚國去。之,往。楚,戰國國名,地約當在今湖南、湖北、安徽、 浙江及河南南部,為當時地理位置最南的一國。(9)用:旅費。(10)霸王:古時稱諸侯中最強大的為霸,擁有天下的為王。(11)信:取信。(12)廣地尊名:擴充領土,提高聲譽。廣,擴充,動詞。尊,提昇,動詞。(13)數:音ㄕㄨㄛˋ,屢次。(14)王:指稱霸天下的王業。

典故說明 據《戰國策.魏策四》載,戰國時,魏國安釐王想要出兵攻打趙國首都邯鄲。臣子季梁得知了這個消息,立即從旅途中折返,想回去勸阻。一回到魏國,季梁顧不得衣服的髒亂和滿身的塵埃,便匆匆忙忙地趕去見安釐王,告訴他說:「我在路上遇到一個人,他要去楚國,卻駕車往北方走。我問他說你要去南方的楚國,怎麼會往北方走呢?他回答說他有很快的馬、很多的旅費、很好的馬伕,所以絕對可以到達目的地。但實際上因為他是往相反的方向走,馬愈快、旅費愈多、馬伕愈好,反而使他離楚國愈遠。今天大王您想成就霸王之業,取信於天下諸侯,依仗著強大的軍力去攻打趙國,想藉此擴充領地,提高聲望,其實這樣的舉動愈多,愈失信於天下,離成就霸王事業的心願也就愈遠,這不正如想到楚國卻往北方走一樣,永遠達不到目的!」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南轅北轍」,用來比喻志向和行為背道而馳,現在凡是做「背道而馳」的事,都可以稱為「南轅北轍」。另外,這句成語還可引申用來比喻遙隔兩地。

近義成語背道而馳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