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臣賊子意思

注音 ㄌㄨㄢˋ ㄔㄣˊ ㄗㄟˊ ㄗㄧˇ

拼音 luàn chén zéi zǐ

釋義 舊時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風反叛的大臣。後指破壞國家統一;損害人民利益的惡人。也作“逆子賊臣”。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簡體字 乱臣贼子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例子 有賊不討,則故君不得書葬,新君不得書即位,所以防亂臣賊子,法至嚴也。(清 愛新覺羅 多爾袞《致史可法書》)

成語辨形 賊;右邊是“戎”;不是“戒”。

相似詞 逆臣賊子

相反詞 忠君愛國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政權被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三家控制,魯定公成為一個傀儡,他聽說孔子主張“君臣綱常”,召見孔子說他最恨季氏等亂臣賊子。孔子分析魯國的內憂外患,建議他外聯齊國,內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英語翻譯 ministers or generals who rebel against their monarch or collaborate with the enemy < rebels and traitors>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