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蹶不振意思

注音 ㄧ ㄐㄩㄝˊ ㄅㄨˋ ㄓㄣˋ

拼音 yī jué bù zhèn

釋義 蹶:跌倒;振:振作。跌倒了再也爬不起來。比喻遭到失敗;挫折;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說苑 說叢》:“一噎之故,絕谷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

簡體字 一蹶不振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蹶,不能寫作“撅”、“橛”或“钁”;“振”不能寫作“震”。

相似詞 一敗塗地一敗如水

相反詞 東山再起死灰復燃方興未艾

英語翻譯 collapse after one setback <be in shambles; curl up; never be able to recover after a setback>

日語翻譯 一蹶(いっけつ)振(ふ)るわず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ㄧ ㄐㄩㄝˊ ㄅㄨˋ ㄓㄣˋ (變) ㄧˋ ㄐㄩㄝˊ ㄅㄨˊ ㄓㄣˋ

拼音 yī jué bù zhèn(變)yì jué bú zhèn

成語解釋 蹶,跌倒。振,奮起。「一蹶不振」指跌倒了就不能再奮起。語本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後用「一蹶不振」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語義說明】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使用類別】
用在「渙散消沉」、「無法恢復」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我們要有愈挫愈勇的精神,千萬不可一蹶不振
<02>雖然受到重大的打擊,他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
<03>人最怕失敗後便一蹶不振,失去東山再起的鬥志。
<04>他自從經商失敗後,便一蹶不振,整天借酒澆愁。
<05>如果因為這麼小的困難就一蹶不振,你就太沒志氣了。
<06>人生的際遇總是有起有落,不可因為一時的挫敗而一蹶不振

成語典故 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天地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一噎1>之故,絕2>穀不食;一蹶3>之故,卻足4>不行。心如天地者明,行如繩墨者章。〔注解〕(1)噎:音|ㄝ,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2)絕:拒絕。(3)蹶:音ㄐㄩㄝˊ,顛仆、跌倒。(4)卻足:畏縮不敢再跨出腳步。卻,退後。

典故說明 西漢劉向所撰《說苑》一書,記錄軼聞瑣事,雜以議論,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得失之理,以為後世鑒戒。〈談叢〉這篇是各家名言彙編,其中「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本於《淮南子.脩務》:「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絕穀不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惑也。」大意是:現在因為有的學者有過錯就詆毀所有的學者,不再學習,就像一旦被飯噎到,便不再吃飯,跌了一跤,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這未免太糊塗了。後來「一蹶不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再接再厲 百折不撓 東山再起 重整旗鼓 捲土重來 屢仆屢起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