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的意思
注音 ㄌㄨㄥˊ ㄏㄨˇ
拼音 lóng hǔ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形容皇帝的氣派。
英manner of an emperor;
⒉ 比喻英雄豪傑。
例皆為龍虎。——《史記·項羽本紀》
英hero; warrior;
龍虎「ㄌㄨㄥˊ ㄏㄨˇ」
⒈ 比喻傑出的人物。
引魏·應璩〈與尚書諸郎書〉:「以龍虎之姿,遭風雲之會。」
⒉ 道家稱水火為「龍虎」。
引《真龍虎九仙經》:「凡修道造金丹,須憑龍虎,水火也。」
⒊ 術數用語。指墓旁左右的二砂。左為青龍,右為白虎。
引明·繆希雍《葬經翼·四獸砂水篇七》:「貼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龍虎者,以其護衛區穴,不使風吹。」
引證解釋
⒈ 龍與虎。
引晉 王嘉 《拾遺記·顓頊》:“有曳影之劍,騰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起指其方,則尅伐;未用之時,常於匣裡如龍虎之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三》:“又鑄銅為大鼓,及飛廉、翁仲、銅駞、龍虎,皆以黃金飾之,列於宮殿之前。”
⒉ 喻英雄俊傑。
引三國 魏 應璩 《與尚書諸郎書》:“二三執事,以龍虎之姿,遭風雲之會。”
唐 李白 《古風》之一:“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 秦。”
宋 蘇軾 《九日黃樓作》詩:“詩人猛士雜龍虎, 楚 舞 吳 歌亂鵝鴨。”
自注:“坐客三十餘人,多知名之士。”
王十朋 注:“崔班 《灼灼歌》:坐中之客皆龍虎。”
宋 周必大 《益公題跋·跋劉仲威蘭亭序》:“晉 人風度不凡,於書亦然, 右軍 又 晉 人之龍虎也。”
清 孫致彌 《詠史次王玠右先生韻》:“龍虎親軍三十萬,登壇空想 霍嫖姚。”
⒊ 指君臣。
引宋 王清惠 《滿江紅》詞:“龍虎散,風雲滅,千古恨,憑誰説。”
⒋ 五色斑斕貌。
引《史記·項羽本紀》:“﹝ 沛公 ﹞入 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唐 李白 《遊泰山詩》之六:“想象鸞鳳舞,飄颻龍虎衣。”
⒌ 喻炳煥的文章。
⒍ 道教語。指水火。
引唐 李鹹用 《送李尊師歸臨川》詩:“塵外菸霞吟不盡,鼎中龍虎伏初馴。”
宋 蘇軾 《和章七出守湖州》之二:“鼎中龍虎黃金賤,松下龜蛇緑骨輕。”
宋 朱熹 《<周易參同契>考異》:“坎離水火龍虎鈆汞之屬,只是互換其名,其實只是精氣二者而已。精,水也,坎也,龍也,汞也;氣,火也,離也,虎也,鈆也。”
《老殘遊記》第九回:“既不是寂滅虛無,又不是鉛汞龍虎。”
⒎ 堪輿家語。指墓左右兩邊的土堆。左為青龍,右為白虎。
引明 繆希雍 《葬經翼·四獸砂水篇七》:“貼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龍虎者,以其護衞區穴,不使風吹,環抱有情,不逼不壓,不折不竄,故曰青龍蜿蜒,白虎馴頫。”
⒏ 後以“龍虎”借指 南京。
引《太平御覽》卷一五六引 晉 張勃 《吳錄》:“劉備 曾使 諸葛亮 至京,因覩 秣陵 山阜,嘆曰:‘ 鐘山 龍盤, 石頭 虎踞,此帝王之宅。’”
清 金綎 《採石磯》詩:“龍虎一失險,洪波空蕩漾。鬱鬱松柏枝, 鐘山 日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