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驢之技的意思
注音 ㄑ一ㄢˊ ㄌㄩˊ ㄓ ㄐ一ˋ
拼音 qián lǘ zhī jì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比喻虛有其表,本領有限。
例雖長蛇之勢若粗雄,而黔驢之技已盡展。——宋·李曾伯《代襄閫回陳總領賀轉官》
英clumsy tricks;
相似詞
相反詞
黔驢之技「ㄑ一ㄢˊ ㄌㄩˊ ㄓ ㄐ一ˋ」
⒈ 比喻拙劣的技能已經使完,而終至露出虛弱的本質。參見「黔驢技窮」條。
引宋·李曾伯〈代襄閫回陳總領賀轉官〉:「雖長蛇之勢若粗雄,而黔驢之技已盡展。」
近黔驢技窮
反神通廣大
引證解釋
⒈ 後以“黔驢之技”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
引唐 柳宗元 《三戒·黔之驢》:“黔 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尨然大物也,以為神……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宋 李曾伯 《代襄閫回陳總領賀轉官》:“秉鉞專征,實愧 嚴尤 之三策;賜書增秩,已膺 甘茂 之十官。雖長蛇之勢若粗雄,而 黔 驢之技已盡展。”
毛澤東 《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柳宗元 曾經描寫過的 黔 驢之技,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 黔驢之計
▸ 黔驢技孤
▸ 黔驢技窮
▸ 黔驢技盡
▸ 黔驢
▸ 橐駝之技
▸ 屠龍之技
▸ 梧鼠之技
▸ 一技之長
▸ 驢臉
▸ 燒眉之急
▸ 桑弧之志
▸ 三遷之教
▸ 三寸之舌
▸ 三尺之木
▸ 容身之地
▸ 三藩之亂
▸ 三敗之辱
▸ 三年之畜
▸ 弱冠之年
▸ 人之水鏡
▸ 三侯之章
▸ 容膝之地
▸ 日昃之勞
▸ 三夫之言
▸ 軟技術
▸ 山谷之士
▸ 若之何
▸ 攘人之美
▸ 人中之龍
▸ 社稷之器
▸ 山海之味
▸ 畎畝之忠
▸ 人滿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