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滷的意思
注音 一ㄢˊ ㄌㄨˇ
拼音 yán lǔ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鹽結晶後在鹽池中留下的苦味母液,其中包含有其他的鹽(如氯化鎂、硫酸鎂、溴化物和碘化物)
英bittern;
鹽滷「一ㄢˊ ㄌㄨˇ」
⒈ 製鹽工業的廢液。含有硫酸鈣及硫酸鎂,味苦有毒,然可用以凝結豆腐。
引證解釋
⒈ 鹽的一種。亦泛指食鹽。
引《史記·貨殖列傳》:“山 東食海鹽, 山 西食鹽滷。”
唐 元稹 《估客樂》詩:“小兒販鹽滷,不入州縣徵。”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九引《說文》:“天生曰滷,人生曰鹽。”
⒉ 即鹽鹼。
引《宋史·食貨志下三》:“河 朔土多鹽滷,小民稅地,不生五穀,惟刮鹻煎鹽以納二稅。”
⒊ 漉清後用來燒鹽或晒鹽的滷水。
引阿英 《鹽鄉雜信》六:“把海水一擔擔的挑來,向池裡的泥土上澆,使這些水帶著泥土裡的鹽汁流到蘆柴下,再流入盛滷的大木桶中,這就成了鹽滷。”
⒋ 見“鹽滷”。亦作“鹽滷”。熬鹽時剩下的黑色液體。是氯化鎂和氯化鈉的混合物,味苦有毒,通常用以制豆腐。
引清 袁枚 《新齊諧·屍香》:“秀姑 不勝忿,遂密縫內外衣重重牢固,而私服鹽滷死。”
建南 《鹽場》:“生了他的父親,也是一個鹽民,不知甚樣地有一次被暗巷裡的債主迫急了,便吞了鹽滷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