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花鼓的意思
注音 ㄈㄥˋ 一ㄤˊ ㄏㄨㄚ ㄍㄨˇ
拼音 fèng yáng huā gǔ
基本釋義
⒈ 民間曲調名。創始於安徽鳳陽。最初流傳明代。唱詞多疊字,每段二十七字,前兩句各三字,後三句各七字。字尾鑼鼓聲十三個字音。
國語辭典簡編本
鳳陽花鼓「ㄈㄥˋ ㄧㄤˊ ㄏㄨㄚ ㄍㄨˇ」
流行於安徽的民間歌舞。由明代一種秧歌發展而成,最早產生於鳳陽。今之表演者背著花鼓,兩手執竹枝做成的鼓鍵敲擊,配合舞步,邊敲邊唱。節奏鮮明,舞姿輕盈。
造句這次校慶,高年級的女同學所表演的鳳陽花鼓歌舞,舞姿曼妙,十分精彩。
鳳陽花鼓「ㄈㄥˋ 一ㄤˊ ㄏㄨㄚ ㄍㄨˇ」
⒈ 流行於安徽的民間歌舞。由明代一種秧歌發展而成,最早產生於鳳陽。今之表演者背著花鼓,兩手執竹枝做成的鼓鍵敲擊,配合舞步,邊敲邊唱。節奏鮮明,舞姿輕盈。
引證解釋
⒈ 創始於 安徽 鳳陽 的民間文藝。為曲藝“花鼓小鑼”、戲曲“花鼓戲”和民間歌舞“花鼓燈”的合稱。現多指打花鼓。演唱者兩人。一女擊鼓,一女敲鑼,齊唱。曲調有《鳳陽歌》等小調。
引柳亞子 《“三八”節晚會有感》詩:“鳳陽花鼓反 朱皇,擁護 毛公 便改良。”
▸ 洛陽花
▸ 梨花鼓
▸ 花鼓
▸ 花鼓棒
▸ 花鼓戲
▸ 鳳陽
▸ 鳳仙花
▸ 鳳陽門
▸ 鳳尾花
▸ 催花鼓
▸ 打花鼓
▸ 上陽花
▸ 夕陽簫鼓
▸ 漁陽鞞鼓
▸ 漁陽鼙鼓
▸ 紫陽花
▸ 鳴陽鳳
▸ 鳴鳳朝陽
▸ 梅花大鼓
▸ 龍鳳鼓
▸ 梨花大鼓
▸ 羯鼓催花
▸ 擊鼓催花
▸ 擊鼓傳花
▸ 花腔腰鼓
▸ 花奴鼓
▸ 花腔鼓
▸ 花腔令鼓
▸ 鼓子花
▸ 鳳花錦
▸ 鳳鳴朝陽
▸ 丹鳳朝陽
▸ 傳花擊鼓
▸ 穿花鳳
▸ 朝陽鳴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