髣髴的意思
注音 ㄈㄤˇ ㄈㄨˊ
拼音 fǎng fú
基本釋義
⒈ 隱約,依稀。
⒉ 約略的形跡。
⒊ 類似,好像。
⒋ 引申為比似,比並。
⒌ 仿照,模仿。
⒍ 大約,幾乎。
髣髴「ㄈㄤˇ ㄈㄨˊ」
⒈ 似乎、好像、近似。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宋·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詞:「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髣髴三更。」也作「彷彿」、「彷彿」。
近類似 好像
引證解釋
⒈ 隱約,依稀。
引《楚辭·遠遊》:“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洪興祖 補註:“《説文》雲:髣髴,見不諟也。”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唐 李紳 《華山慶雲見》詩:“依稀來鶴態,髣髴列仙群。”
宋 梅堯臣 《和王舍人<憶省中小桃>》:“髣髴物華先上苑,依稀歌吹下 昭陽。”
清 唐孫華 《石鼓歌》:“蘚斑齧蝕字揞揜,髣髴尚可形模求。”
⒉ 約略的形跡。
引《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 邯鄲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
晉 潘岳 《悼亡詩》:“帷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
宋 蘇軾 《凌虛臺記》:“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髣髴,而破瓦頽垣無復存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翻今之《易》與《書》,間能得其髣髴。”
⒊ 類似,好像。
引《文選·張衡<西京賦>》:“曾髣髴其若夢,未一隅之能睹。”
李善 注:“《説文》曰:彷彿,相似,見不諦也。”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於是以 亮 為右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曹操 智計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 孫 吳。”
宋 蘇軾 《遊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詩:“近者戱作《凌雲賦》,筆勢髣髴《離騷經》。”
聞一多 《詩與批評·藝術底忠臣》:“無數的人臣,髣髴真珠攢在藝術之王的龍袞上。”
⒋ 引申為比似,比並。
引宋 蘇籀 《欒城先生遺言》:“西漢 之文,後世莫能髣髴。”
明 方孝孺 《題褚遂良書<唐文皇帝哀冊>墨跡》:“觀 褚公 所書哀冊,豈後人所可髣髴哉!”
⒌ 仿照,模仿。
引明 焦竑 《焦氏筆乘·龜山不輕解易》:“嘗謂説《易》須髣髴聖人之意,然後可以下筆。”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捲上:“致畫師數輩,為言姿態折曲,髣髴追寫,卒不肖。”
⒍ 大約,幾乎。
引《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脊上縫箇服子,髣髴亦高五尺。”
唐 白居易 《達哉樂天行》:“先賣南坊十畝園,次賣 東都 五頃田;然後兼賣所居宅,髣髴獲緡二三千。”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廢興髣髴無舊老,氣象寂寞餘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