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坐的意思

注音 ㄍㄠ ㄗㄨㄛˋ

拼音 gāo zuò

基本釋義

⒈  亦作“高座”。講席。講席高於聽講者的座位,故稱。

⒉  借指精通佛理的高僧。

⒊  坐於上座。

國語辭典修訂本

高坐「ㄍㄠ ㄗㄨㄛˋ」

⒈  坐於坐具上,別於古時席地而坐。

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一·高坐緣起》:「古 人席地而坐。……應劭·風俗通:『趙武靈王好胡服,作胡床。』此為後世高坐之始。然漢時猶皆席地,……至東漢末始斲木為坐具,其名仍謂之床,又謂之榻。」

⒉  一種宋代婚禮的儀式。參見「上高坐」條。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五·娶婦》:「婿具公裳,花勝簇面,於中堂升一榻,上置椅子,謂之高坐。」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高座”。講席。講席高於聽講者的座位,故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向高坐者,故是凶物。”
劉孝標 注引《高逸沙門傳》:“王濛 恆尋遁,遇 祗洹寺 中講,正在高坐上,每舉麈尾,常領數百言,而情理俱暢。”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上敬天竺教,十二年冬,製二高座,賜 新安國寺。一為講座,一為唱經座,各高二丈。”
清 吳偉業 《贈蒼雪》詩:“師於高座上,瓣香祝君父。”

⒉  借指精通佛理的高僧。

南朝 樑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上·帛屍黎蜜多羅》:“西域人,時人呼為高座。”

⒊  坐於上座。

《三國演義》第五一回:“孔明 曰:‘不須主公憂慮,儘著 周瑜 去廝殺,早晚教主公在 南郡 城中高坐。’”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臺省·山西喬御史》:“每晨起,具衣冠,升堂高坐,命僕隸呼唱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