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鯁的意思
注音 ㄍㄨˇ ㄍㄥˇ
拼音 gǔ gěng
基本釋義
⒈ 魚骨頭。
例骨鯁在喉。
英fishbone;
⒉ 比喻個性正直、剛健。
例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昧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史記·陳丞相世家》
英straight forward;
骨鯁「ㄍㄨˇ ㄍㄥˇ」
⒈ 比喻正直。也作「骨骾」。
引《史記·卷八六·刺客傳·專諸傳》:「方今吳外困於楚,而內無骨鯁之臣,是無如我何。」
⒉ 文章的骨架。
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辯騷》:「觀其骨骾所樹,肌膚所附,雖取熔經意,亦自鑄偉辭。」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骨骾”。 魚、肉等的小骨。亦專指魚骨、魚刺。
引《儀禮·公食大夫禮》“魚七縮俎寢右” 漢 鄭玄 注:“乾魚近腴多骨鯁。”
賈公彥 疏:“鄭 雲‘乾魚近腴多骨鯁’,故不欲以腴鄉賔,取脊少骨鯁者鄉賔。”
⒉ 骨幹;骨骼。比喻詩文的主旨或風格。
引晉 葛洪 《抱朴子·辭義》:“屬筆之家,亦各有病……其淺者,則患乎妍而無據。證援不給,面板鮮澤而骨骾迥弱也。”
《晉書·曹志傳》:“幹植不強,枝葉不茂;骨鯁不存,面板不充。”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觀其骨鯁所樹,肌膚所附,雖取鎔經旨,亦自鑄偉辭。”
⒊ 比喻剛直。
引《史記·吳太伯世家》:“方今 吳 外困於 楚,而內空無骨鯁之臣,是無奈我何。”
《南史·徐勉傳》:“勉 雖骨鯁不及 範雲,亦不阿意苟合。”
明 屠隆 《曇花記·奸相造謀》:“自負先朝老臣,粗立名檢,強項骨骾,不肯順從。”
郭沫若 《今昔集·釣魚城訪古(四)》:“他是我們 四川 乃至全 中國 有數的歷史學專家,而且是很有骨鯁之氣的一位學者。”
⒋ 比喻剛直的人。
引唐 皇甫湜 《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任賢而勿貳,招諫而必行;屏近習之纖佞,進周行之骨鯁,斯明目達聰之道也。”
《新唐書·李棲筠李鄘傳贊》:“剛者天德,故 孔子 稱‘剛近仁’。骨彊四支,故君有忠臣,謂之骨骾。”
⒌ 指剛直之氣。
引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然落拓之子,無骨骾而好隨俗者,以通此者為親密,距此者為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