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白的意思

注音 ㄈㄟ ㄅㄞˊ

拼音 fēi bái

基本釋義

⒈  一種特殊的書法,筆畫中露出一絲絲的白地,像用枯筆寫成的樣子。也叫飛白書。

國語辭典修訂本

飛白「ㄈㄟ ㄅㄞˊ」

⒈  飛白書的簡稱。參見「飛白書」條。

⒉  白,白字、別字。飛白指將語言中的方言、俗語、吃澀、錯別,故意加以記錄或援用的修辭方法。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飛白書”。一種特殊的書法。相傳 東漢 靈帝 時修飾 鴻都門,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寫字, 蔡邕 見後,歸作“飛白書”。這種書法,筆畫中絲絲露白,像枯筆所寫。 漢 魏 宮闕題字,曾廣泛採用。 唐 張懷瓘 《書斷》上:“飛白者, 後漢 左中郎將 蔡邕 所作也。

王隱、王愔 並雲:飛白變楷製也。本是宮殿題署,勢既徑丈,字宜輕微不滿,名為飛白。”
唐 李綽 《尚書故實》:“飛白書始於 蔡邕,在 鴻門 見匠人施堊箒,遂創意焉。”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梁武帝 造寺,令 蕭子云 飛白大書‘蕭’字,至今‘蕭’字存焉。”
清 趙翼 《王述庵道經毘陵停舟話舊》詩:“焚黃詔特榮先壟,飛白書應起賜樓。”

⒉  中國畫中一種枯筆露白的線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 好寫起人形,欲圖 殷荊州。

殷 曰:‘我形惡,不煩耳。’ 顧 曰:‘明府正為眼爾,但明點童子,飛白拂其上,使如輕雲之蔽日。’”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仁宗 萬機之暇,無所翫好,惟親翰墨,而飛白尤為神妙。凡飛白以點畫象形物,而點最難工。”
清 錢謙益 《戲題萬戶部小像》詩:“荊州 恰好添飛白, 子夏 何妨戴小冠。”

⒊  修辭學上辭格之一。白,指“白字”,“飛白”就是故意寫白字。是明知其錯而有意仿效的一種修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