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一)ㄈㄟ

拼音 (一)fēi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非「ㄈㄟ」

1.不對的、錯誤的。與「是」相對。

造句所用人、分之想

2.不是。表示否定。與「是」相對。

造句賣品、答所問

3.錯事、惡行。

造句作歹、痛改前

4.不合於。

造句禮、分、

5.批評、不認同。

造句以古今、遭人議、無可厚

6.與「不」、「莫」連用,表必須、一定。

造句去不可、君莫屬

7.阿利加洲的簡稱。

造句地帶、中技術合作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一)ㄈㄟ

拼音 (一)fēi


[形]
1.不對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書經.康誥》:「封敬哉,無作怨,勿用非謀非彝。」《莊子.盜跖》:「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

2.不同的。《左傳.僖公十年》:「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
[動]
1.以為不好、不對。《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

2.反對、詆毀。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孝經.五刑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3.不是。《莊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當行者或亡逃自賊殺,亦非人臣之節也。」
[副]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
[名]
1.過失、惡行。如:「為非作歹」、「明辨是非」。《莊子.盜跖》:「強足以距敵,辯足以飾非。」《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約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阿非利加洲的簡稱。如:「亞非地帶」、「中非技術合作」。

3.二一四部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