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煙的意思

注音 ㄩㄣˊ 一ㄢ

拼音 yún yān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煙氣和雲霧,形容虛無飄遠的東西或事物。

雲煙沸湧。——唐·李朝威《柳毅傳》
出沒於雲煙。——明·顧炎武《復庵記》

cloud and mist;

國語辭典修訂本

雲煙「ㄩㄣˊ 一ㄢ」

⒈  雲氣與煙霧。

宋·蘇轍〈超然臺賦〉:「極千里於一瞬兮,寄無盡於雲煙。」

⒉  雲端、雲霄。

南朝宋·謝靈運〈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詩:「遂登群峰首,邈若升雲煙。」

⒊  比喻筆勢瀟灑自如。

唐·杜甫〈飲中八僊歌〉:「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⒋  比喻容易消逝的事物。

如:「過往雲煙」。

⒌  比喻眾多。

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四六:「王侯象星月,賓客如雲煙。」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雲煙”。

⒉  雲霧,煙霧。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宮陛多巢穴,城闕生雲煙。”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四折:“對著這煙波漁父國,還想起風雪酒家天,見了些靄靄雲煙。”
瞿秋白 《餓鄉紀程》六:“遠望一角海岸,白沙青浪映著朝日,雲煙繚繞,好似擁出一片 亞洲 大陸的朝氣。”

⒊  比喻眾多。

唐 李白 《古風》之四六:“王侯象星月,賓客如雲煙。”

⒋  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宋 辛棄疾 《西江月·示兒曹以家事付之》詞:“萬事雲煙忽過,一身蒲柳先衰。”
明 吳承恩 《賀留翁太丈七十壽詞》:“及夫世事改矣,夙心灰矣,目前萬幻付之雲煙。”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十三:“出事公卿溯戊寅,雲煙萬態馬蹄湮。”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荊宜施鶴光復記附錄》:“雖得萬乘卿相, 鄧氏 銅山,亦不過 邯鄲 一夢,頃刻化作雲煙。”

⒌  比喻松林。

唐 張祜 《題小松》詩:“何處劚雲煙,新移此館前。”
宋 陸游 《莊器之作招隱閣項平父諸人賦詩予亦繼作》:“一窗蘿月禁春瘦,萬壑松風撼晝眠。我亦尚嫌林谷淺,因君更擬劚雲煙。”

⒍  比喻揮灑自如的墨跡。見“雲煙”。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張旭 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宋 蘇軾 《次韻答滿思復》:“紙落雲煙供醉後,詩成珠玉看朝還。”
元 劉因 《米元章<雲煙迭嶂圖>》詩之一:“苦心只辦雲煙好,不救人呼作 米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