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纓的意思
注音 ㄩˇ 一ㄥ
拼音 yǔ yīng
基本釋義
⒈ 清時的一種便禮帽。官員祈雨時或暑月戴用。因帽後亦拖帽纓,故稱。
雨纓「ㄩˇ 一ㄥ」
⒈ 用染色犛牛尾做成的帽纓,清代官員祈雨時所戴。
引《清會典事例·卷三二八·禮部·冠服·冠服通例》:「凡祈雨承祭官及陪祀官,各雨纓素服。」
引證解釋
⒈ 清 時的一種便禮帽。官員祈雨時或暑月戴用。因帽後亦拖帽纓,故稱。
引《清會典事例·禮部·冠服》:“凡祈雨,承祭官及陪祀官,各雨纓素服。”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親禱》:“康熙 中,孟夏間久旱,上虔誠祈禱,由 乾清門 步禱南郊,諸王大臣皆雨纓素服以從。”
《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忽見馬臺石邊站著一個人,戴著一頂雨纓涼帽,貫著個純泥滿銹的金頂。”
▸ 降雨
▸ 冒雨
▸ 避雨
▸ 潤雨
▸ 灑淚雨
▸ 缺雨
▸ 泉雨
▸ 詘纓插衽
▸ 秋田雨雀
▸ 三十六雨
▸ 人工降雨
▸ 請雨
▸ 柔風甘雨
▸ 請纓
▸ 請長纓
▸ 傾盆大雨
▸ 槍林彈雨
▸ 勤雨
▸ 槍纓
▸ 槍煙炮雨
▸ 槍煙砲雨
▸ 晴雨表
▸ 如雨
▸ 清雨
▸ 晴雨傘
▸ 晴雨計
▸ 棲風宿雨
▸ 求雨
▸ 其雨
▸ 騎月雨
▸ 泣下如雨
▸ 泣涕如雨
▸ 祈雨
▸ 起雨
▸ 祈晴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