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逖的意思
注音 ㄌ一ˊ ㄊ一ˋ
拼音 lí tì
基本釋義
⒈ 亦作“離逷”。
⒉ 遠遠離開;使遠去。
⒊ 疏遠。
離逖「ㄌ一ˊ ㄊ一ˋ」
⒈ 遠離。
引《書經·多方》:「我則致天之罰,離逖爾土。」
《漢書·卷八五·谷永傳》:「誅逐仁賢,離逖骨肉。」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離逷”。
⒉ 遠遠離開;使遠去。
引《書·多方》:“我則致天之罰,離逖爾土。”
孔穎達 疏:“我則致天之罰於汝身,將遠徙之,使離遠汝之本土。”
晉 左思 《嬌女》詩:“翰墨戢閒案,相與數離逖。”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既官政而離逷,遂師言而洩漏。”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荷花三娘子》:“卿歸我時,貧苦不自立,賴卿小阜,何忍遽言離逷?”
⒊ 疏遠。
引《書·泰誓》:“今 殷王 紂 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絶於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
孫星衍 疏:“離者, 高誘 注《淮南》雲:‘去也。’逷者,《釋詁》雲:‘遠也。’”
《漢書·谷永傳》:“誅逐仁賢,離逖骨肉。”
《晉書·長沙王乂傳》:“上無宰相之心,下無忠臣之行,遂其讒惡,離逖骨肉。”
▸ 如箭離弦
▸ 雀離浮圖
▸ 雀離
▸ 雀離佛圖
▸ 若即若離
▸ 若離若即
▸ 人離家散
▸ 人離鄉賤
▸ 擅離職守
▸ 青離
▸ 傾離
▸ 去離
▸ 親逖
▸ 倩女離魂
▸ 如魚離水
▸ 牽離
▸ 曲不離口
▸ 親離眾叛
▸ 起離
▸ 奇離古怪
▸ 奇離
▸ 破碎支離
▸ 氫離子濃度指數
▸ 貧賤親戚離
▸ 妻離子散
▸ 偏離
▸ 毗離
▸ 紕離
▸ 披離
▸ 仳離
▸ 佩離
▸ 拋鄉離井
▸ 弩箭離弦
▸ 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