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說的意思
注音 ㄗㄚˊ ㄕㄨㄛ
拼音 zá shuō
基本釋義
⒈ 各種說法。
例雜說不一。
英various opinions;
⒉ 零碎的論說文章。
英scattered essays;
雜說「ㄗㄚˊ ㄕㄨㄛ」
⒈ 各種論說的文章。
引《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平日考的詩賦,還有所作的古文易解,以及各樣的雜說,寫齊了來請教老師。」
引證解釋
⒈ 百家的學說。
引《漢書·公孫弘傳》:“家貧,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學《春秋》雜説。”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博明萬事為子,適辨一理為論,彼皆蔓延雜説,故入諸子之流。”
唐 顏師古 《<漢書>敘例》:“近代注史,競為該博,多引雜説,攻擊本文。”
⒉ 指怪誕鄙俗之語。
引《北史·文苑傳·李文博》:“﹝ 魏郡 侯白 ﹞通侻不持威儀,好為俳諧雜説。”
⒊ 指筆記小說。
引宋 周密 《齊東野語·王魁傳》:“世俗所謂 王魁 之事,殊不經,且不見於傳記雜説,疑無此事。”
魯迅 《<唐宋傳奇集>稗邊小綴》:“詩有‘ 顓蒙 事可親’之語,注云:‘ 公佐 字 顓蒙 ’,疑即此 公佐 也。然未知《全唐詩》採自何書,度必出 唐 人雜説,而尋檢未獲。”
⒋ 古籍分類子部中一目。敘述人事,兼發議論者屬之。
引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一》:“六朝 雜説,有《會林》、《對林》,見《隋志》。又《類林》、《辯林》、《笑林》,見《通志》。今率不存。”
《四庫全書總目·雜家類一》:“雜家之義廣,無所不包……議論而兼敘述者謂之雜説。”
清 沉彤 《義門何先生行狀》:“先生蓄書數萬卷,凡經傳、子史、詩文集、雜説、小學,多參稽互證,以得指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