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的意思

注音 ㄔㄣˊ 一ㄢˊ

拼音 chén yán

基本釋義

⒈  陳舊的言詞。

⒉  指舊說。

⒊  陳述的言論;陳述言辭。

國語辭典修訂本

陳言「ㄔㄣˊ 一ㄢˊ」

⒈  陳舊的言辭。

唐·韓愈〈答李翊書〉:「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宋·蘇軾〈次韻仲殊雪中游西湖〉詩二首之二:「乞得湯休奇絕句,始知鹽絮是陳言。」

⒉  陳述言詞。

《禮記·儒行》:「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
《後漢書·卷一〇·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紀》:「議郎趙彥嘗為帝陳言時策,曹操惡而殺之。」

引證解釋

⒈  陳舊的言詞。

宋 王安石 《韓子》詩:“力去陳言誇末俗,可憐無補費精神。”
清 戴名世 《丁丑房書序》:“而無用之巵辭,不切之陳言,無所得入乎其間。此則所謂以題還題也。”

⒉  指舊說。

李廣田 《論怎樣開啟一條生路》:“假如望文生義,我們試為附會作新的解釋,又何取乎古人之陳言。”

⒊  陳述的言論;陳述言辭。

《韓非子·備內》:“省同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偶參伍之驗以責陳言之實。”
《孔子家語·儒行》:“儒有澡身浴德,陳言而伏,靜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
王肅 注:“陳言於君,不望其報。”
清 惲敬 《上陳笠帆按察書》:“大 清 之士,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議讞助之曰‘分考’,陳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辭曰:‘羞與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