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文的意思
注音 ㄑㄩㄝ ㄨㄣˊ
拼音 quē wén
基本釋義
⒈ 原指有疑暫缺的字。後亦指有意存疑而未寫出的文句。
⒉ 脫漏的字句。
⒊ 猶佚文。
⒋ 猶省文。
闕文「ㄑㄩㄝ ㄨㄣˊ」
⒈ 空缺亡佚的文字。
引《論語·衛靈公》:「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⒉ 文章、字句脫落的情形。
例如:「對這部古籍,雖然蒐集了各個版本,但仍多闕文,無 法窺得全貌。」
引證解釋
⒈ 原指有疑暫缺的字。後亦指有意存疑而未寫出的文句。
引《論語·衛靈公》:“吾猶及史之闕文也。”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古之良史,於書字有疑則闕之,以待知者。”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史之闕文,聖人所慎,若依義棄奇,則可與正文字矣。”
唐 韓愈 《復仇狀》:“最宜詳於律,而律無其條,非闕文也。蓋以為不許復讐,則傷孝子之心,而乖先王之訓。”
⒉ 脫漏的字句。
引唐 元稹 《獨孤朗授尚書都官員外郎制》:“竄定闕文,裁成義類。”
宋 姚寬 《西溪叢語》捲上:“今閲二篇,又無是一句,信有闕文。”
魯迅 《花邊文學·“……”“□□□□”論補》:“‘□□’是國貨《穆天子傳》上就有這玩意兒,先生教我說:是闕文。”
⒊ 猶佚文。
引晉 陸機 《文賦》:“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
南朝 樑 江淹 《知己賦》:“儲西國之闕文,採 東京 之逸記。”
⒋ 猶省文。
引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惟翰林茶酒司止稱‘翰林司’,蓋相承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