闇虛的意思
注音 ㄢˋ ㄒㄨ
拼音 àn xū
基本釋義
⒈ 陰影。
闇虛「ㄢˋ ㄒㄨ」
⒈ 月蝕時,地影所蔽的暗處。也作「暗虛」。
引《隋書·卷一八·律曆志下》:「然月食以月行虛道,暗氣所衝,日有暗氣,天有虛道,正黃道常與日對,如鏡居下,魄耀見陰,名曰暗虛。」
引證解釋
⒈ 陰影。
引漢 張衡 《靈憲》:“當日之衝,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闇虛。在星星微,月過則食。”
《隋書·天文志中》:“今歷家月望行黃道,則值闇虛矣。值闇虛有表裡深淺,故食有南北多少。”
明 王廷相 《慎言·乾運》:“月食日,形體掩之也;日食月,闇虛射之也。日光正灼,積暈成蔽,故曰闇虛。觀夫燈燭,上射黑焰,蔽光不照,足以知之。”
清 王韜 《甕牖餘談·星隕說》:“﹝流星﹞若為實體,能借光照地,則有時必於一剎那中見之,即入闇虛而隱。”
▸ 虛闇
▸ 撒詐搗虛
▸ 丘虛
▸ 清虛殿
▸ 邱虛
▸ 清虛洞府
▸ 清虛境
▸ 窮虛
▸ 輕虛
▸ 清虛
▸ 蛩蛩巨虛
▸ 青虛
▸ 蛩蛩距虛
▸ 謙虛
▸ 謙虛謹慎
▸ 謙恭虛己
▸ 謙虛敬慎
▸ 情虛
▸ 晴虛
▸ 撇虛
▸ 氣虛
▸ 貧虛
▸ 齊虛
▸ 批吭搗虛
▸ 批亢搗虛
▸ 平虛
▸ 偏信則闇
▸ 排虛
▸ 憑虛公子
▸ 披懷虛己
▸ 偏闇
▸ 憑虛客
▸ 憑虛
▸ 弄玄虛
▸ 邛邛岠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