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閭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ㄤ ㄌㄩˊ
拼音 xiāng lǘ
基本釋義
⒈ 亦作“鄊閭”。
⒉ 古以二十五家為閭,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因以“鄉閭”泛指民眾聚居之處。
⒊ 家鄉;故里。
⒋ 鄉親;同鄉。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鄊閭”。
⒉ 古以二十五家為閭,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因以“鄉閭”泛指民眾聚居之處。
引《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鄉閭之什伍。”
《南齊書·禮志上》:“郡縣有學,鄉閭立教。”
宋 王安石 《原教》:“夫婦者無失其為夫婦也,率是也有賞,不然則罪,鄉閭之師,族酇之長。”
⒊ 家鄉;故里。
引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少稱鄉閭,長聞邦國。”
宋 曾鞏 《應舉啟》:“足跡不遊於場屋,姓名不署於鄉閭。”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曲:“壯歲鄉閭,養志閒居。”
清 朱彝尊 《題張上舍劭竹林獨坐圖》詩:“十年不對鄉閭竹,垞北垞南思殺人。”
清 汪文桂 《秋日同季弟歸裡和韻》:“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賦《遂初》。”
⒋ 鄉親;同鄉。
引《後漢書·朱儁傳》:“儁 以孝致名,為縣門下書佐,好義輕財,鄉閭敬之。”
《舊唐書·高季輔傳》:“醜言過行,見嗤於鄉閭;忘義私暱,取擯於親族。”
宋 蘇轍 《巢谷傳》:“予以鄉閭,故幼而識之。”
明 無名氏 《白兔記·祭賽》:“鄉閭來朝賀,社戶保災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