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佞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ㄝˊ ㄋ一ㄥˋ

拼音 xié nìng

基本釋義

⒈  奸邪,偽善。

⒉  奸邪小人。

國語辭典修訂本

邪佞「ㄒ一ㄝˊ ㄋ一ㄥˋ」

⒈  奸邪小人。

《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今選舉不實,邪佞未去。」

引證解釋

⒈  奸邪,偽善。

漢 荀悅 《漢紀·平帝紀》:“莽 既不仁而有邪佞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權。”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景 以 馮延巳、常夢錫 為翰林學士……而 延巳 等皆以邪佞用事, 吳 人謂之‘五鬼’。”
明 方孝孺 《春風和氣堂記》:“或用之而參以邪佞之人,雖欲為春,不可得也。”

⒉  奸邪小人。

晉 袁巨集 《後漢紀·順帝紀上》:“今宜斥退邪佞,投之四裔;引納方直,令在左右。”
宋 袁褧 《楓窗小牘》捲上:“太學博士 石介,因作《慶曆聖德頌》,其詞太激,邪佞切齒。”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七:“察邪佞,護善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