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籠的意思
注音 ㄑㄩㄥˊ ㄌㄨㄥˊ
拼音 qióng lóng
基本釋義
⒈ 也稱“碉樓”。羌族的傳統民居。流行於四川茂縣。一般平面呈四方形,用石塊砌造。分三層,上層放糧食,中層住人,下層飼養牲畜。有門,層與層之間有獨木梯上下。外形雄偉,建造堅固,最多達十三至十四層,高30餘米,具有居住和防衛等用途。
引證解釋
⒈ 古代西南少數民族 冉駹夷 的石堡住屋。
引《後漢書·西南夷傳·冉駹》:“眾皆依山居止,累石為室,高者至十餘丈,為邛籠。”
李賢 注:“按今彼土夷 人 呼為‘雕’也。”
注音 ㄑㄩㄥˊ ㄌㄨㄥˊ
拼音 qióng lóng
基本釋義
⒈ 也稱“碉樓”。羌族的傳統民居。流行於四川茂縣。一般平面呈四方形,用石塊砌造。分三層,上層放糧食,中層住人,下層飼養牲畜。有門,層與層之間有獨木梯上下。外形雄偉,建造堅固,最多達十三至十四層,高30餘米,具有居住和防衛等用途。
⒈ 古代西南少數民族 冉駹夷 的石堡住屋。
引《後漢書·西南夷傳·冉駹》:“眾皆依山居止,累石為室,高者至十餘丈,為邛籠。”
李賢 注:“按今彼土夷 人 呼為‘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