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道的意思
注音 ㄉㄚˊ ㄉㄠˋ
拼音 dá dào
基本釋義
⒈ 公認的準則。
⒉ 明白、徹悟道理。
⒊ 實現理想或主張。
⒋ 猶得道。
⒌ 博通各種學問。
⒍ 猶溝通。
達道「ㄉㄚˊ ㄉㄠˋ」
⒈ 人類遵行、永不變易的道理。
引《禮記·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
⒉ 通達其道。
引唐·杜甫〈遣興〉詩五首之三:「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
引證解釋
⒈ 公認的準則。
引《禮記·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
唐 柳宗元 《祭穆質給事文》:“達道之行,實惟交友。”
宋 契嵩 《<壇經>贊》:“夫戒定慧者,三乘之達道也。”
朱自清 《論逼真與如畫》:“那些‘難可與俗人論’的,恐怕到底不是天下之達道罷。”
⒉ 明白、徹悟道理。
引《淮南子·氾論訓》:“達道之人,不苟得,不讓福。”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逝者無反期,既朽無生理,遠道之士,良所悲矣。”
唐 杜甫 《遣興》詩之三:“陶潛 避俗翁,未必能達道。”
元 楊載 《贈胡汲古》詩:“先生唯達道,久矣樂山林。”
⒊ 實現理想或主張。
引漢 荀悅 《申鑑·政體》:“治世所貴乎位者三:一曰達道於天下,二曰達惠於民,三曰達德於身。”
宋 蘇軾 《賜孫覺辭免恩命不允詔》:“卿三居諫省,皆以直聞,蓋嘗遇事以建言,志在行義以達道。”
元 閻復 《追封伯夷叔齊制》:“讓爵以明長幼之序,諫伐以嚴君臣之分,可謂行義以達道,殺身以成仁者也。”
⒋ 猶得道。
引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三折:“可知道今世裡令史每都撾鈔,和這古廟裡泥神也愛錢,怎能勾達道昇仙。”
⒌ 博通各種學問。
引《三國志·魏志·管寧傳》“王烈 者,字 彥芳”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賢行狀》:“烈 通識達道,秉義不回。”
⒍ 猶溝通。
引明 餘繼登 《典故紀聞》卷三:“又謂古人祭用香燭,所以達道陰陽,以接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