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印子魚的意思
注音 ㄊㄨㄥ 一ㄣˋ ㄗˇ ㄩˊ
拼音 tōng yìn zǐ yú
基本釋義
⒈ 亦稱“通應子魚”。
⒉ 即子魚。宋王安石《送福建張比部》詩有“長魚俎上通三印”之句,福州瀕海多魚,初不專指子魚而言。至蘇軾《送牛尾狸與徐使君》詩“通印子魚猶帶骨,披綿黃雀漫多脂”,始以“通印子魚”對“披綿黃雀”。亦有稱“通應子魚”者,或以為出於通應江水,或以為其地有通應侯廟。
引證解釋
⒈ 亦稱“通應子魚”。即子魚。 宋 王安石 《送福建張比部》詩有“長魚俎上通三印”之句, 福州 瀕海多魚,初不專指子魚而言。至 蘇軾 《送牛尾狸與徐使君》詩“通印子魚猶帶骨,披綿黃雀漫多脂”,始以“通印子魚”對“披綿黃雀”。亦有稱“通應子魚”者,或以為出於 通應江 水,或以為其地有 通應侯廟。參見“子魚”。
引宋 範正敏 《遯齋閒覽·證誤》:“蒲陽 通應子魚名著天下。蓋其地有 通應侯廟,廟前有港,港中魚最佳。今人必求其大可容印者,謂之通印子魚。故 荊公 有詩云:‘長魚俎上通三印’,此傳聞之訛者。”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興化軍 莆田縣 去城六十里有 通應侯廟,江水在其下,亦曰 通應 ……子魚出其間者,味最珍美。上下數十里,魚味即異,頗難多得,故通應子魚,名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