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的意思

注音 ㄊㄨㄥ ㄐ一ㄚˇ

拼音 tōng jiǎ

基本釋義

⒈  漢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

interchangeability of words or characters;


英文 phonetic loan character, using one character interchangeably for phonetically related characters

國語辭典修訂本

通假「ㄊㄨㄥ ㄐ一ㄚˇ」

⒈  同音字或近音字相互通用或假借。古書常用通假字,可包括三種:一、同音通假。如借公為功。二、雙聲通假。如借果為敢。三、疊韻通假。如借崇為終。

引證解釋

⒈  互相借用。

明 文徵明 《企齋先生傳》:“先生昆弟五人,白首同居,有無通假,死喪患難,惠恤惟勤,於倫誼至篤也。”
張元濟 《<愧郯錄>跋》:“書此以識吾友通假之惠,併為是書慶幸焉。”

⒉  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本字。嚴格說,與本無其字的假借不同,但習慣上也通稱假借。包括同音通假,如借“公”為“功”,借“駿”為“峻”;雙聲通假,如借“祝”為“織”,借“果”為“敢”;迭韻通假,如借“崇”為“終”,借“革”為“勒”。古書多用通假字;今簡化漢字也常常採用,如借“谷”為“穀”,借“籲”為“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