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逸的意思

注音 ㄅㄨ 一ˋ

拼音 bū yì

基本釋義

⒈  逃亡;逃遁。

⒉  指逃遁者。

⒊  怠惰安逸。

引證解釋

⒈  逃亡;逃遁。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韓約、馬超,逋逸迸脫,走還 涼州。”
《舊五代史·漢書·趙思綰傳》:“思綰 等比是 趙在禮 御士,本不刺面, 景崇、齊藏珍 既至 京兆,欲令文面,以防逋逸。”

⒉  指逃遁者。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又旁布奇兵箐外,以截逋逸。”

⒊  怠惰安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師必博究精微,貫窮玄奧,示之大義,導以微言,提撕善誘,彫朽勵薄。若乃識量通敏,志懷逋逸,則拘縶反關,業成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