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黜的意思

注音 ㄊㄨㄟˋ ㄔㄨˋ

拼音 tuì chù

基本釋義

⒈  亦作“退絀”。

⒉  廢免;罷退。

⒊  退落;下降。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退絀”。

⒉  廢免;罷退。

晉 王嘉 《拾遺記·吳》:“後有貪寵求媚者,言夫人幻耀於人主,因而致退黜。”
《南齊書·褚淵傳》:“今受祿弗辭,退絀斯願,於臣名器,非曰貶少,萬物耳目,皎然共見,寧足仰延聖慮,稍垂矜惜。”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至於大臣退黜,百官得罪,多自局中。御史之權,反在其下矣。”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一:“甲申三月,適逢嚴旨,樞廷五大臣全行退黜,降罰有差,北屋為之一空。”

⒊  退落;下降。

唐 黃滔 《司直陳公墓誌銘》:“鹹通、乾符 之際, 龍門 有萬仞之險,鶯谷無孤飛之羽,才名則 溫岐、韓銖、羅隱,皆退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