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踉的意思

注音 ㄊ一ㄠˋ ㄌ一ㄤˊ

拼音 tiào liáng

基本釋義

⒈  跳躍。

因跳踉大闞。——唐·柳宗元《三戒》

jump;

國語辭典簡編本

跳踉「ㄊㄧㄠˋ ㄌㄧㄤˊ」

跳動、跳躍。

造句跳踉偃仆

國語辭典修訂本

跳踉「ㄊ一ㄠˋ ㄌ一ㄤˊ」

⒈  跳動、跳起。

唐·韓愈〈送窮文〉:「言未畢,五鬼相與張眼吐舌,跳踉偃仆。」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因跳踉大㘚,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跳梁”。

⒉  猶跳躍。

《莊子·逍遙遊》:“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闢高下。”
成玄英 疏:“跳梁,猶走擲也。”
《漢書·遊俠傳·陳遵》:“始 遵 初除,乘藩車入閭巷,過寡婦 左阿君 置酒謌謳, 遵 起舞跳梁,頓僕坐上。”
《淮南子·精神訓》“是養形之人也” 漢 高誘 注:“若此養形之人,導引其神,屈伸跳踉,是非真人之道也。”
宋 洪邁 《夷堅乙志·休寧獵戶》:“麥禾方熟時,猴百十為群,執臂人立為魚麗之陣,自東而西,跳踉數四,禾盡偃,乃攫取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潛往窺視,有二狐跳踉去。”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幾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燈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

⒊  跋扈;強橫。

《漢書·蕭望之傳》:“今 羌 虜一隅小夷,跳梁於山谷間。”
《新唐書·劉仁軌傳》:“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下百全。”
宋 李綱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夏戎 窺伺中國久矣,乘我之釁,安知無跳踉之心。”
明 劉基 《春秋明經·秦伐晉狄侵宋楚子蔡侯次於厥貉》:“今 荊 既盛於南,而 秦 又起於西, 狄 又跳踉於北。”
魯迅 《華蓋集·“公理”的把戲》:“我們也只得自責國人之不爭氣,竟任這樣的報紙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