跣足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ㄢˇ ㄗㄨˊ
拼音 xiǎn zú
基本釋義
⒈ 赤腳;光著腳。
⒉ 指光著的腳。
跣足「ㄒ一ㄢˇ ㄗㄨˊ」
⒈ 光著腳,沒穿鞋襪。
引《大宋宣和遺事·貞集》:「有小兒三人,自樑棟中循柱而下,弓矢在手,跳躍笑話,皆毳衣跣足。」
《三國演義·第三〇回》:「聞說許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
引證解釋
⒈ 赤腳;光著腳。
引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首冠金冠而跣足。”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三·徐伯齡》:“﹝ 徐伯齡 ﹞疎蕩不拘小節,對客每跣足蓬頭。”
《紅樓夢》第一回:“只見從那邊來了一僧一道:那僧癩頭跣足,那道跛足蓬頭。”
⒉ 指光著的腳。
引戴望舒 《村姑》詩:“村裡的姑娘靜靜地走著,提著她的蝕著青苔的水桶;濺出來的冷水滴在她的跣足上。”
▸ 鬅頭跣足
▸ 蓬頭跣足
▸ 科頭跣足
▸ 被髮跣足
▸ 跣足科頭
▸ 三足金雞
▸ 容足地
▸ 三足鼎立
▸ 三足鱉
▸ 容足
▸ 人足家給
▸ 如手如足
▸ 人言不足恤
▸ 卻足
▸ 饒足
▸ 取足
▸ 拳足
▸ 人心不足蛇吞象
▸ 情同手足
▸ 情若手足
▸ 傾柯衛足
▸ 蹺足抗首
▸ 人給家足
▸ 輕足
▸ 蹺足而待
▸ 蹺足抗手
▸ 洽足
▸ 蹺足
▸ 千里足
▸ 翹足引領
▸ 千里始足下
▸ 牽衣頓足
▸ 翹首企足
▸ 千里之足
▸ 翹足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