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胡疐尾的意思
注音 ㄅㄚˊ ㄏㄨˊ ㄓˋ ㄨㄟˇ
拼音 bá hú zhì wěi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後以“跋胡疐尾”喻進退兩難。
跋胡疐尾「ㄅㄚˊ ㄏㄨˊ ㄓˋ ㄨㄟˇ」
⒈ 胡,項下的垂肉。跋胡疐尾指前進就踏著垂肉,後退又被尾巴絆倒。語本比喻陷入困境,進退兩難。明·朱之瑜〈答完翁書〉:「一時倉卒,事事不審,又一身作僕,兄翁行後,更覺周折,弟又才短,所以跋胡疐尾。」也作「跋前疐後」、「跋前躓後」。
引《詩經·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
近跋前疐後 跋前躓後
引證解釋
⒈ 亦省作“跋胡”。
引《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
宋 李綱 《謝復觀文殿大學士表》:“惟信古太過,而欲為曲突徙薪之謀,故與物多違而每致跋胡疐尾之患。”
唐 杜甫 《大曆三年春四十韻》:“鹿角 真走險, 狼頭 如跋胡。”
仇兆鰲 注:“《水經注》:江 水又東流 狼頭灘,其水並峻激奔暴,魚鱉所不能遊,其歌曰:‘灘頭白浡堅相持,倏忽淪沒別無期。’”
▸ 前跋後疐
▸ 跋前疐後
▸ 跋胡
▸ 進退跋疐
▸ 跋疐
▸ 跋尾
▸ 三梢末尾
▸ 煞尾
▸ 濡尾
▸ 缺頭少尾
▸ 仁丹胡
▸ 鵲尾
▸ 鵲尾爐
▸ 勸酒胡
▸ 鵲尾冠
▸ 秋胡婦
▸ 秋胡
▸ 秋胡戲
▸ 橋尾
▸ 去頭去尾
▸ 羌胡
▸ 鈐尾
▸ 磧尾
▸ 僉尾
▸ 翹尾巴
▸ 乞胡
▸ 騎箕尾
▸ 乞寒潑胡
▸ 乞寒胡
▸ 評跋
▸ 批紙尾
▸ 旗尾
▸ 琵琶胡語
▸ 陪尾
▸ 排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