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的意思

注音 ㄩˋ ㄓㄡ

拼音 yù zhōu

基本釋義

⒈  古九州之一。

⒉  漢以來所設定的州名。初為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當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東豫東、皖北地。東漢治所在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三國魏以後屢有移徙,轄境亦伸縮不常。東晉、南朝時治所最北在懸瓠城(今河南汝南),最南在邾城(今湖北黃岡西北)。轄境最大時相當今江蘇、安徽長江以西,安徽省望江縣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區。經常只轄有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地區。北魏治所在懸瓠城。隋大業初因改洛州為豫州(後即改河南郡),乃先後改此為溱州、蔡州。地處中原衝要,為東晉、南北朝時戰爭重地。

國語辭典修訂本

豫州「ㄩˋ ㄓㄡ」

⒈  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南及山東舊曹州、湖北舊襄陽、鄖陽等地。

引證解釋

⒈  古九州之一。

《書·禹貢》:“荊 河 惟 豫州。”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 南曰 豫州。”

⒉  漢 以來所設定的州名。初為 漢武帝 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當今 淮河 以北、 伏牛山 以東 豫東、皖北 地。 東漢 治所在 譙 (今 安徽省 亳州市 ), 三國 魏 以後屢有移徙,轄境亦伸縮不常。 東晉、南朝 時治所最北在 懸瓠城 (今 河南 汝南 ),最南在 邾城 (今 湖北 黃岡 西北)。轄境最大時相當今 江蘇、安徽 長江 以西, 安徽省 望江縣 以北的 淮河 南北地區。經常只轄有今 安徽 淮河 以南部分地區。 北魏 治所在 懸瓠城。隋 大業 初因改 洛州 為 豫州 (後即改 河南郡 ),乃先後改此為 溱州、蔡州。地處中原衝要,為 東晉、南北朝 時戰爭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