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泉之譏的意思
注音 ㄕˋ ㄑㄨㄢˊ ㄓ ㄐ一
拼音 shì quán zhī jī
基本釋義
⒈ 《左傳·隱公元年》載:鄭共叔段欲襲莊公,武姜將開啟城門為內應,事敗,莊公“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後以“誓泉之譏”指因對母親說過絕情誓言而受到的譏刺。
誓泉之譏「ㄕˋ ㄑㄨㄢˊ ㄓ ㄐ一」
⒈ 春秋時鄭莊公弟共叔段襲莊公,其母姜氏作內應。事洩失敗,莊公置姜氏於城潁,併發誓不到黃泉不與母親相見。後來後悔,即接受潁考叔的意見,於隧道中與母相見。典出《左傳·隱公元年》。後用為臣子批評君主不善處理母親問題。
引《後漢書·卷四三·何敞傳》:「上不欲令皇太后損文母之號,陛下有誓泉之譏;下使憲等得長保其福祐。」
引證解釋
⒈ 《左傳·隱公元年》載:鄭 共叔段 欲襲 莊公,武姜 將開啟城門為內應,事敗, 莊公 “遂寘 姜氏 於 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後以“誓泉之譏”指因對母親說過絕情誓言而受到的譏刺。
引《後漢書·何敞傳》:“上不欲令皇太后損 文母 之號,陛下有誓泉之譏,下使 憲 等得長保其福祐。”
▸ 逵泉之誅
▸ 九泉之下
▸ 黃泉之下
▸ 寒泉之思
▸ 負俗之譏
▸ 泉石之樂
▸ 賀拉斯兄弟之誓
▸ 柏舟之誓
▸ 燒眉之急
▸ 桑弧之志
▸ 三遷之教
▸ 三寸之舌
▸ 三尺之木
▸ 容身之地
▸ 三藩之亂
▸ 三敗之辱
▸ 三年之畜
▸ 弱冠之年
▸ 人之水鏡
▸ 三侯之章
▸ 容膝之地
▸ 日昃之勞
▸ 砂泉
▸ 三夫之言
▸ 山谷之士
▸ 若之何
▸ 攘人之美
▸ 人中之龍
▸ 社稷之器
▸ 如泉赴壑
▸ 歃血為誓
▸ 山海之味
▸ 畎畝之忠
▸ 人滿之患